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3802" ["articleid"]=> string(7) "610534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7章" ["content"]=> string(3955) "
哀牢山通道的打通: 与傣族大土司刀呈祥的联盟更加巩固。在“兴业”工匠的帮助下,刀氏在哀牢山南麓一个隐蔽的河谷地带建立了一个小型集市和武器修理作坊,成为“兴业”物资进入滇南和通往缅越边境的重要中转站。石永成的勘探队“寻龙”小组在川滇交界处确实发现了储量可观的铁矿和优质无烟煤露头,并绘制了详细地图,为未来的工业布局提供了关键情报。
昆明的潜伏: 设在昆明的“永成茶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情报站,不仅结交了云贵总督衙门的一名师爷,还通过他接触到管理矿务的道台,获得了东川铜矿的部分内部资料。
黔省(苗疆根据地的扩大):
“滚山豹”部的壮大: 在张钊部“虎贲营”的持续威慑和石镇威的后勤保障下,“滚山豹”领导的苗军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近两万战士、组织严密的强大武装。他们不仅控制了黔东南雷公山、月亮山等广大苗岭山区,还成功地将势力扩展到黔南的都柳江流域和黔东北的梵净山部分地区。控制区内,他们废除了清廷的苛捐杂税,推行“兴业”的轻徭薄赋政策,兴修了上百处小型水库和引水渠,并引种了高产的桂薯,使得苗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民心归附。
军事斗争: 与清军的游击战更加频繁和激烈。苗军利用熟悉的地形,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战术,不断伏击清军的运粮队和小股部队,缴获颇丰。镇远镇总兵因“剿匪不力”已被朝廷申饬,但面对神出鬼没的苗军,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黔省的军事压力,有效地牵制了清廷在西南的兵力。
川南(前沿据点与情报网):
叙泸地区的扎根: 石永安在叙州(宜宾)李庄古镇的“永昌山货行”已成为一个稳固的基地。他不仅与当地袍哥会“仁字旗”的几位“管事五爷”称兄道弟,还通过他们结识了泸州一带的盐商和船帮头目。利用川南丰富的盐业资源,他开始秘密收购并囤积井盐,为未来可能的行动储备战略物资。
舆图绘制与资源勘探: 测绘小组的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完成了叙州至重庆段长江(金沙江)水道详图,精确标注了所有险滩、暗礁、流速以及沿岸清军炮台、汛卡的位置。对川西 攀枝花地区(或类似区域)的铁矿煤矿勘探确认了其巨大潜力,初步估算储量惊人,足以支撑大规模的钢铁工业。
粤西南及琼州(沿海走廊的形成):
沿海控制: 罗大纲的“镇海营”战舰常态化巡逻于北部湾, effectively控制了雷州半岛至钦州湾的沿海航线。在天地会残部和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在徐闻、海康、钦州等地的偏僻海湾建立了十余处秘密锚地和物资囤积点,形成了连贯的沿海走廊。
琼州渗透: 对琼州府(海南岛)的渗透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收买海口的守港官吏和儋州的渔帮首领,成功在两地建立了秘密联络站,并开始调查昌化铁矿和崖州(三亚)的天然良港情况,为将来全面控制琼州海峡和经略南海做准备。
二、 内部建设的飞跃:
“神行线”电报网全面建成: 以宝华山总部“天工院”为枢纽,主干线连接珍珠湾、桂平前线、黔桂边境(张钊部),支线延伸至滇桂边境(石永成据点)、安南 高平(石永信大营)。采用徐寿年团队改进的大功率锌铜电堆和多层桐油葛布绝缘技术,通讯距离和稳定性大幅提升。核心密码本升级为三重加密系统。信息传递实现瞬息千里,总部指令可在半个时辰内下达至最远的前沿据点,指挥效率达到了这个时代的巅峰。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8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