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3799" ["articleid"]=> string(7) "610534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4章" ["content"]=> string(4453) "

“总机呼叫珍珠湾!总机呼叫珍珠湾!收到请回话!完毕!”少年报务员刘明远沉稳地发出呼叫信号。

片刻的电流嘶嘶声后,接收机的铃铛清晰地响起了回应:“珍珠湾收到!信号清晰!完毕!”

“发送测试码:0001。重复,0001。完毕!”

“收到!0001。回传测试码:0002。完毕!”

整个流程流畅迅速,跨越百里的信息传递在瞬息间完成。这意味着,以往需要信使冒着风雨、跋涉数日才能送达的指令,如今可以实现近乎实时的传达。

主要进展如下:

干线贯通: 宝华山总部至珍珠湾水师基地的这条最为重要的战略干线,在“神行营”官兵不分昼夜的艰苦架设下,于三月二十日宣告全线贯通。线路沿着相对隐秘的山谷和林线铺设,使用了超过两千根经过桐油浸泡防腐处理的硬木电线杆。这条干线的打通,使得总部对沿海动态、水师调动、以及与安南方向的信息传递效率产生了质的飞跃。罗大纲的舰队巡逻计划、对可疑西洋船只的监视报告,都能在第一时间呈报到李云峰的案头。

支线延伸: 通往桂平前线的支线是另一条优先线路。线路已架设至浔州府(桂平)城外约十里的一处隐秘山坳,建立了一个中转站。黄玉昆(黄文)的密报,现在可以通过快马或信鸽先送到此中转站,再由驻守的报务员通过电报发回总部,比以前全程快马传递节省了超过两天的时间。同样,通往黔桂边境张钊部隐蔽营地的临时线路也已接通,虽然因为途经地形复杂,信号时有衰减,但已能实现每日定时的通讯联络,使总部能及时了解黔省苗疆的战况和张钊部的状态。

密码升级与人才培养: 随着电报网扩大,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在李云峰亲自指导下,一套更为复杂、保密性更强的二级密码本开始启用。新密码本采用五位数编码,并加入了日期替换和乱序算法,只有核心成员和经过更严格审查的报务员才能掌握。第二期电报培训班的二十名少年顺利毕业,他们不仅熟练掌握了收发报技巧,还进行了基本的电学原理和线路维护培训。这些少年被分批派往各前沿中转站,成为“神行线”上的新鲜血液。

后勤与技术支持: 徐寿年团队在保证通讯的同时,持续进行技术改进。他们成功试制了功率更大的锌-铜-稀硫酸电堆,显著延长了有效通讯距离。针对线路绝缘问题,试验了多层涂刷桐油再包裹细葛布的工艺,防水防潮效果更佳。林染墨的医药局也间接提供了支持,其提纯的酒精用于清洁电键和接线点,确保了接触良好。

电报网的初步成型,如同为“兴业”这台庞大的机器装上了灵敏的神经系统,使得李云峰的战略意图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传达到各个肢体末端,极大地增强了整体行动的协调性和隐蔽性。

至三月下旬,尽管“兴业”的五路深耕策略在广大农村地区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外部的局势却愈发复杂微妙,暗流涌动,预示着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洪杨动向(黄玉昆密报): 三月二十五日,一份通过新建立的浔州中转站传来的黄玉昆密报,再次敲响了警钟。密报称,黄玉昆凭借其“学识”和对“拜上帝”教义的“深入思考”,已进一步取得杨秀清的信任,被允许参加更核心的、仅有少数头目参与的“天父”传言解读会。他报告,杨秀清的“代天父传言”内容愈发激进,直接指向清廷咸丰皇帝(注:此时应为道光帝,此为黄玉昆或李云峰方的认知误差,暗示信息传递中的模糊性)为“阎罗妖头”,并明确提出“扫清妖孽,建立天国”的时间表正在内部讨论中,虽未定论,但“年内举事” 的呼声很高。同时,萧朝贵(太平天国西王)的军事训练已从基本的队列、刀矛,扩展到模拟攻城、守寨的战术演练,火药需求量巨大。黄玉昆判断,洪杨起事已是箭在弦上,引弓待发,其爆发点很可能就在桂平金田及周边地区,时间可能比之前预估的更为提前。这份情报让李云峰等人深感时间紧迫。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8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