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3794" ["articleid"]=> string(7) "610534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9章" ["content"]=> string(4064) "
这一夜,月朗星稀。李云峰独自一人登上总部最高的“观星台”。脚下山谷中,总部各处的灯火如星河洒落,远处,“天工院”的方向隐约传来电报测试的“滴滴”声,与往昔的寂静截然不同。他手中握着最新译出的黄玉昆密报,心中波澜起伏。
“神行线”的初步成功,标志着“兴业”在技术应用上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信息优势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然而,黄玉昆关于洪杨即将起事的判断,像一声声惊雷,在他心头炸响。他知道,历史的巨轮正在加速转动,一场席卷南中国的巨大风暴即将从金田村那个小小的角落爆发。届时,清廷、洪杨、兴业、以及窥伺在侧的列强,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展开一场空前复杂、惨烈的博弈。局势之复杂,远超他最初的预想。
“技术之利,可助我运筹帷幄,然终不能替代人心向背与战场厮杀。”他望着桂平方向的夜空,喃喃自语。电报网可以加快决策和调度,但最终的胜负,仍取决于战略的高下、军队的强弱、民心的归属。
他回到“静思堂”,连夜召见石达开、石祥祯、林染墨等核心成员。堂内烛火通明,墙上地图的符号又添了许多新的标记。
“神线初通,固是可喜。然,黄文(黄玉昆)之报,方是当下重中之重。”李云峰神色凝重,“洪杨起事在即,南方格局将剧变。我‘兴业’必须利用这最后的准备期,做好万全应对。”
他做出系列部署:
加速整合: 利用电报优势,加快对安南、滇省、黔省情报的汇总分析,及时调整策略。
全力备战: “虎贲营”、“镇海营”加大训练强度,匠作营、医药局开足马力生产储备。
密切关注: 指令黄玉昆,不惜一切代价,进一步贴近洪杨核心,尽可能获取更准确的起事时间、具体计划和初期战略目标。
外交准备: 指示石永亮在穗城加强对英夷、葡夷动向的监视,试探其对可能爆发的粤西战事的态度。
“传令各方,”李云峰最后肃然道,“未来数月,乃决定我‘兴业’命运之关键。各部须恪尽职守,提高警惕。惊雷炸响之日,便是我等直面滔天巨浪之时!望诸君同心协力,共渡时艰!”
会议直至黎明方散。走出“静思堂”,东方已现出鱼肚白。山风拂过,带着料峭春寒,也带来了远方隐约的、仿佛预示着什么的沉闷雷声。
山雨欲来风满楼,惊雷将至势难挡。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宝华山谷中,春意已深。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如火如荼地绽放,新抽的嫩绿枝叶覆盖了山峦,潺潺溪流欢快地奔腾,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然而,在位于山腹深处、戒备森严的“兴业堂”枢机室内,气氛却与这明媚春光大相径庭,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巨大的松明火把在墙壁的铜架上燃烧,发出噼啪的轻响,将室内映照得一片通明。正面墙壁上,那幅覆盖了整个西南地区的巨幅牛皮地图,如今已被各种颜色的符号和线条标注得密密麻麻。代表“兴业”完全控制区域的深红色块,以宝华山为核心,稳固地向外辐射;而象征影响力范围的浅红色区域,则已几乎覆盖了整个桂省,并深入到了滇、黔、粤西乃至安南北圻的广袤地域。
李云峰背对着地图,负手而立,青布长衫在火光映照下显得格外肃穆。他的面前,石达开、石祥祯、石凤魁、林染墨、罗大纲、张钊、萧朝贵等核心骨干肃然静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李云峰手中那几张薄薄的、却仿佛重若千钧的纸条上——那是通过最新建立的“神行线”分段传递,刚刚由译电员紧急送来的、来自桂平前线观察点黄玉昆(化名黄文)的绝密情报。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8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