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3783" ["articleid"]=> string(7) "610534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3章" ["content"]=> string(3431) "
滇省方向: 石永成策划的劫锡计划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他与傣族土司刀呈祥之子刀勐率领的三百名勇士,反复勘察了文山境内那条通往桂省的官道,最终选定了一处名为"鹰愁涧"的绝佳伏击地点。此地两山夹峙,道路狭窄,仅容一车通过,且涧水奔腾,可掩盖行动声响。他们精确计算了清廷运锡队伍可能经过的时间,安排了狙击手、滚木礌石和突击队的位置。然而,就在此时,昆明"永成茶庄"的暗线送来密报:云贵总督衙门似乎对近来边境地区的"不安宁"有所察觉,已密令加强个旧至桂省沿线的巡防力量,虽未明确指向此次锡运,但无疑增加了行动的风险。石永成与刀勐商议后,决定按原计划进行,但加强了侦察和应急撤离方案。
黔省方向: 滚山豹率领的苗军与清军的游击战进入了胶着状态。清军虽人多势众,但在苗岭的崇山峻岭中难以发挥优势,反而时常遭到神出鬼没的袭击,后勤补给线也屡受骚扰。石镇威在桂北的基地日夜不停地向苗区输送武器弹药、粮食和药品。尤其重要的是林染墨医药局特制的治疗瘴气、痢疾的草药,极大地保障了苗军士兵的健康。由张钊率领的"虎贲营"一镇精锐,此时已秘密运动至黔桂边境的南丹、环江一带山区隐蔽待命。他们虽未直接参战,但其存在本身就像一把悬在黔省清军头上的利剑,使其不敢倾尽全力进剿滚山豹,战事节奏因此放缓,进入了相互试探、小规模接触的阶段。
内部整训与生产: "兴业讲武堂"首期毕业的五十名学员被分配到各主力营担任哨官、参谋等职,他们的新式思想和战术素养给部队带来了积极的变化。林染墨的医药局在成功防治了春季时疫后,威望达到新的高度,她开始着手组建更专业的战地救护队,并大规模培训卫生员。匠作营更是开足马力,炉火日夜不息,全力生产燧发枪、定装弹药和各类刀剑,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大规模冲突储备物资。整个宝华山控制区,呈现出一派外松内紧、积极备战的景象。
黄玉昆、李秀姑和陈阿水三人,历经近十天的艰苦跋涉,风餐露宿,终于混在逃荒的流民队伍中,进入了浔州府地界。越是靠近桂平县城,气氛越是显得不同寻常。沿途可见许多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但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异样光芒的百姓,扶老携幼,朝着金田村的方向汇聚。关卡处清军绿营兵的盘查明显比以往严厉许多,但对这些似乎只是去找条活路的穷苦流民,盘问几句后大多也就放行了,或许在清廷官员看来,这些人都聚到一处,反而省得四处流窜滋生事端。
他们没有直接前往金田村的核心区域,而是在距离金田村尚有二十余里、一个相对繁华的江口圩落脚。黄玉昆以寻找失散多年的"叔父"为名,租下了一间临街的简陋小屋。李秀姑在圩市上摆了一个小小的草药摊,凭借其扎实的医术和客家口音,很快与周围的妇孺熟络起来,不时免费为穷人诊治,博得了好名声。陈阿水则凭借一身力气和灵活劲儿,在圩镇码头上找到了扛包的零活,借此接触三教九流,打探各方消息。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8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