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3782" ["articleid"]=> string(7) "610534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2章" ["content"]=> string(4060) "
李云峰在密室中单独召见了黄玉昆。烛光下,李云峰推心置腹:"玉昆,此次任务,关乎我兴业未来数十年之气运,凶险异常,可谓九死一生。你需扮作一个因清廷逼税、家业破败、亲人离散的落魄客家书生,对现实充满愤懑,偶闻拜上帝会教义,心生共鸣,前往投奔。切记,不求速成,不争高位,但求站稳脚跟,悄然融入。 你的首要任务是观察和倾听,像一块海绵,吸收一切信息。要了解洪、杨、冯、萧(太平天国西王)、韦、石(太平天国翼王)等人的真实想法、他们之间的权力关系、其教义如何在底层会众中具体实践。尤其要留意两点:其一,他们的军事准备到了何种程度,战略意图是偏安一隅还是直指北京;其二,他们与西洋传教士的接触到了什么地步,是否受其影响甚至控制。"
黄玉昆神色平静,目光坚定,深深一揖:"先生重托,玉昆铭刻于心。定当谨言慎行,如潜龙入海,不露鳞爪,只求为先生、为总舵主、为我兴业百万军民,带回最真实、最要害的消息。纵百死,亦不悔。"
为确保任务万无一失,还为他精心配备了两名助手:
陈阿水:二十五六岁,原为浔江上的舵工,水性极佳,熟悉粤西水道民情,身手敏捷,机警过人。他负责黄玉昆的外围联络、信息传递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撤离路线。
李秀姑:一位三十出头的客家妇女,衣着朴素,面容坚毅。其夫原是桂平小吏,因不肯同流合污而被陷害致死,家破人亡。她本人略通医术,性格机敏果敢,且对清廷恨之入骨。她扮作黄玉昆的"表妹",负责照料起居,并设法接触"拜上帝会"可能存在的女营,从另一层面了解情况。
一套天衣无缝的身世背景被"察事营"的专家们精心编织出来:黄玉昆,化名"黄文",祖籍嘉应州(梅州),客家书生,家道中落,屡试不第,又遭官府欺压,对清廷彻底失望。相关的伪造"路引"、几本边角磨损的儒家经典夹杂着一些愤世嫉俗的持稿、一个装着破旧衣物和少量铜钱的行李卷都准备得一丝不苟。
二月底一个细雨蒙蒙、雾气缭绕的清晨,宝华山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黄玉昆、李秀姑和陈阿水三人,在几名绝对核心成员的默默注视下,于后山一条隐秘小径告别。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沉重的嘱托和坚定的眼神。他们换上早已备好的破旧衣物,背上行囊,如同三滴不起眼的水珠,悄无声息地汇入了南下粤西的茫茫人海,向着那个即将掀起滔天巨浪的金田村而去。
在向洪杨势力派遣潜伏人员的同时,"兴业"集团在其他方向的行动并未停止,但整体策略上更显审慎,避免过度刺激清廷,尤其是在洪杨这个新的变数出现后。
安南方向: 石永信接到了总部的最新指令,要求其加快与北圻地区反阮势力的结盟步伐,尽快建立稳固的据点。但同时严令必须避免与高卢鸡势力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以免过早暴露实力,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石永信据此调整策略,加紧了与高平地区那位壮族头人依的谈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一批兴业匠作营出产的优质铁制农具、五十担雪白的宝华精盐以及二十匹结实耐用的土布为代价,成功换取依头人的承诺:在其控制的山区为我方人员提供安全的庇护所和通行便利,并共享所有关于阮朝官军和高卢鸡动向的情报。然而,对高卢鸡的骚扰并未完全停止,只是方式更加隐蔽。几天后,一支高卢鸡测量队设在河边的临时营地夜间"意外"失火,烧毁了不少图纸和工具;另一处新立的测量标杆被"野象"撞倒。这些事件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却有效地迟滞了其勘探进度,并使其疑神疑鬼。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8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