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3155" ["articleid"]=> string(7) "610526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6章" ["content"]=> string(4100) "

国际影响力也与日俱增。高丽、安南通过学习大曜农器技术,粮食产量分别提升40%、50%,两国每年向大曜出口粮食共计十亿石;暹罗、占城等国不仅引入大曜的水车与作物品种,还派遣贵族子弟来华就读农政学院,大曜农业技术成为周边国家的“致富法宝”。

为庆祝农业革新十年取得的成就,皇帝下旨举办“天下丰收宴”,邀请农部官员、各地老农代表、外国使节齐聚京城,共庆丰收。宴会当天,皇宫外的广场上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粮食品种——江南的香稻、北方的硬麦、西域的葡萄、东北的大豆,琳琅满目,香气四溢。

宴会上,皇帝举起酒杯,对众人说道:“十年前,大曜仍有百姓因灾荒流离失所;十年后,天下粮仓满溢,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离不开林砚与农部众臣的辛劳付出,更离不开天下百姓的勤勉耕作!林砚,你以农兴邦,功在千秋!”

林砚起身躬身谢恩:“陛下谬赞!此非臣一人之功,而是朝廷重视农业、农部团队协作、天下百姓同心协力的结果。未来,臣定当继续努力,让大曜农业再上新台阶!”

老农代表们也纷纷上前,向林砚敬献自家收获的粮食,一位来自云溪的老农握着林砚的手,热泪盈眶:“林大人,还记得十年前您在云溪造水车吗?如今咱们云溪家家户户都有改良农具,年年都是好收成,您可是咱们的大恩人啊!”

高丽、安南的使节也上前祝贺,高丽使节说道:“大曜的农业技术让我国百姓摆脱了饥馑,这份恩情,高丽永世不忘。恳请林大人继续派遣专家,指导我国进一步提升农业水平。”

丰收宴的欢声笑语传遍京城,也传到了全国各地。百姓们张灯结彩,庆祝丰收,不少地方还举办了“农具展示会”“粮食评比大赛”,一派盛世景象。

就在全国欢庆之时,林砚却在农部书房内,对着全国农业地图沉思。他知道,虽然十年革新成效显著,但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偏远海岛因交通不便,农器与农技尚未普及;随着粮食产量增加,如何发展农产品加工、提升农民收益,成为新的课题;国际技术交流虽已展开,但如何进一步扩大影响、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仍需规划。

夜深人静,林砚提笔写下《未来十年农业发展蓝图》的开篇,目光坚定——农业革新永无止境,他的使命,远未结束。

丰收宴的喧嚣散去,林砚并未沉溺于过往的成就。他在农部书房彻夜未眠,将十年来的农业革新经验与未解决的难题逐一梳理,最终形成了一份《未来十年农业发展蓝图》,并在次日呈给皇帝。

这份蓝图围绕“效率提升、收益增长、影响扩大”三大目标展开,提出了三项核心举措。第一项是“高效农器研发计划”:在现有水车、汲水器基础上,研发更省力的“水力收割机”——利用水流驱动齿轮,实现稻麦的自动切割与脱粒,预计可将收割效率提升三倍;同时开发“自动播种机”,通过调节漏种孔大小,精准控制播种密度,减少种子浪费。林砚在蓝图中写道:“让农夫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劳作中解放出来,是农业革新的下一重目标。”

第二项举措聚焦“农产品加工与收益提升”。随着粮食产量激增,单纯售卖原粮已难以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林砚计划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建设“农产品加工工坊”,教授农民将小麦磨成精制面粉、稻谷加工成大米,再通过漕运网络运往城市售卖;同时开发特色农产品,如用大豆制作豆腐、用棉花纺纱织布,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他还提议设立“农业贸易市集”,让农民直接与商人对接,减少中间环节,确保收益直达农户手中。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6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