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3137" ["articleid"]=> string(7) "610526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1章" ["content"]=> string(3529) "

为鼓励粮商参与跨区运粮,林砚还推出“运输补贴”政策:粮商从粮价低的地区向粮价高的地区运粮,可凭运输凭证向当地官府申请“每石粮食补贴两文钱”的运费,运输途中遇到关卡,还可享受优先通行、减免过路费的待遇。政策推出后,粮商们积极性高涨,南方的稻谷源源不断运往西北,北方的小麦也逐步进入南方市场,全国粮价波动幅度迅速缩小。

在江南某县,农户们切实感受到了调控体系的好处。往年丰收时,粮商最多给每石稻谷两百文钱,今年常平仓以两百二十文钱的价格收购,农户们不仅没有亏本,还多赚了一笔。一位农户笑着说:“今年不仅粮食收成好,卖粮也划算,明年还多种几亩!”而在西北某城,百姓们买到了平价粮,再也不用为吃不起饭发愁,市场秩序也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就在粮食调控体系初见成效时,农部收到密报:部分粮商为谋取暴利,暗中勾结地方官员,虚报粮价、挪用常平仓粮食,甚至在跨区运粮途中“以次充好”,用劣质粮食冒充优质粮食售卖。林砚看着密报,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粮商与官员的勾结,不仅会破坏粮食调控体系的公信力,还可能让百姓再次陷入粮价波动的困境。

他立刻召集监察官员与陈虎,商议查处方案:“陈虎,你带一支队伍,伪装成粮商,深入各地调查粮价虚报与粮食挪用情况;监察官员负责收集官员勾结的证据,一旦查实,严惩不贷。”同时,林砚还决定在常平仓推行“百姓监督制度”,每个粮仓推选三名农户代表,定期检查粮仓粮食数量与质量,确保常平仓的运作公开透明。

可粮商与官员的勾结已形成一定规模,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官商抱团对抗调查”的情况。陈虎的调查团队刚进入某粮价虚报严重的地区,就遭到当地官员的暗中阻挠,调查难以推进。如何打破官商勾结的壁垒,确保粮食调控体系的公正与透明?林砚知道,这又是一场硬仗,他必须拿出更果断的措施,才能守护好百姓的“粮袋子”。

官商勾结的调查陷入僵局时,皇宫传来消息——高丽、安南两国派使节来华,专门请求学习大曜的农器改良与农业技术。林砚暂时放下调查事宜,随皇帝前往大殿接见使节。

高丽使节捧着国书,语气恳切:“我国多山少田,又常遭旱灾,粮食产量极低,百姓常年饥馑。听闻大曜靠改良农器、革新农技实现丰收,特来恳请陛下赐授技术,救救我国百姓!”安南使节也补充道:“我国虽多雨,却因排水不畅,农田常被淹,水稻收成寥寥。若能学到大曜的排涝技术,我国百姓定当感念陛下恩德。”

皇帝看向林砚,眼神中带着期许。林砚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农器技术不仅是大曜的财富,更是惠及天下百姓的福祉。臣以为,可借此次机会,与两国建立友好合作,既传授技术,也增进邦交,展现大曜的大国担当。”

皇帝采纳了林砚的建议,任命他为“对外农技交流总领”,负责统筹对高丽、安南的技术输出事宜。林砚很快制定出“技术输出+友好合作”方案,核心分为三步:选派技术团队、援建小型工坊、签订贸易协议。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6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