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2680" ["articleid"]=> string(7) "610520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2章" ["content"]=> string(3894) "
“那就多谢柳兄了。” 沈砚辞松了口气,心里的不安消散了不少。有柳青云的人脉帮忙,他们在京城的日子能少些波折,也能让他更专心地备考。
临近傍晚,马车终于到了京城外的最后一个驿站。驿站比沿途的客栈气派得多,门口停着不少马车,还有穿着官服的人进进出出。沈砚辞扶着苏婉娘下车,刚走到门口,就被店小二拦住了 —— 店小二上下打量着他们的衣着,眼神里带着几分轻视:“几位是来住店的?我们这儿最低等的房间也要五十文一晚,要是住不起,前面还有小客栈。”
苏婉娘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刚想开口,就被沈砚辞拉住了。他不动声色地掏出几枚铜钱,递到店小二手里,语气平静:“我们要三间上房,再备些热乎的饭菜,送到房间里。”
店小二接过铜钱,掂量了几下,脸色立刻变了,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原来是贵客!里面请,小的这就给您安排房间!” 说着,就殷勤地引着他们往里走。
苏婉娘小声对沈砚辞说:“这人怎么这样,看人下菜碟。”
“京城附近的驿站都是这样,见多了就习惯了。” 沈砚辞低声安慰道,“别跟他一般见识,咱们住得舒服就行。”
到了房间,沈砚辞先检查了一遍,确认被褥干净、没有漏风,才让苏婉娘坐下:“你先歇会儿,我去柳兄房间商量下明天进京城的事,一会儿饭菜来了,我再叫你。”
“好。” 苏婉娘点点头,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里满是感慨 —— 京城还没到,就已经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将来在京城的日子,怕是不会太轻松。她从行囊里拿出那支银簪,轻轻放在桌上,指尖摩挲着簪头的梅花,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好好照顾砚儿,不让他分心,帮他在京城站稳脚跟。
沈砚辞到柳青云房间时,柳青云正在整理行囊里的书信。看到沈砚辞进来,他连忙起身:“沈兄,我正想找你呢。这是我舅父的地址,明天咱们进了京城,先去拜访他,让他帮忙找住处,顺便问问京城会试的注意事项,比咱们自己瞎打听要靠谱。”
沈砚辞接过地址,小心地收进怀里:“多亏有柳兄,不然咱们到了京城,还真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
“都是同窗,不用这么客气。” 柳青云笑了笑,“对了,沈兄,京城不比地方,说话做事都要谨慎些,尤其是在官员面前,别轻易发表议论,免得惹祸上身。我舅父说,去年有个考生在客栈里议论朝政,被人举报,最后连会试都没能参加。”
“我记住了。” 沈砚辞点点头,心里更加谨慎 —— 京城果然不比吴县,处处都是规矩,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问题。
两人聊了会儿进京城的细节,店小二就把饭菜送来了。沈砚辞回到房间时,苏婉娘正坐在桌边,手里拿着他的策论草稿,小声读着。看到他进来,她连忙放下草稿,笑着说:“你写的策论真好,比我之前听你读的还要好。”
“你还懂策论?” 沈砚辞有些惊讶,走过去坐在她身边,拿起草稿,“我还以为你只懂绣活和做饭呢。”
“跟着你听得多了,也懂些皮毛。” 苏婉娘有些不好意思,“比如你写的‘农桑兴旺’,里面提到的桑基鱼塘,我就觉得特别好,既不耽误种粮食,又能养蚕养鱼,百姓肯定能多些收入。”
沈砚辞没想到她能看懂这些,心里满是欢喜。他握住她的手,认真地说:“婉娘,你真聪明。将来我考中进士,要是能去地方做官,就把这些想法用到实际中,让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6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