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2656" ["articleid"]=> string(7) "610520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3章" ["content"]=> string(3777) "
回到家,刚进门,就看到周先生站在院里,手里拿着一个布包。看到沈砚辞,周先生笑着迎上来:“砚儿,恭喜你中举!这是为师给你的贺礼,里面是些京城的地图和官场的规矩,你以后要去京城参加会试,用得上。”
“谢先生!” 沈砚辞接过布包,心里满是感激,“若不是先生的教导,学生也走不到今天。”
“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周先生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的才华不止于此,好好准备会试,将来定能走出吴县,去更大的地方施展抱负。”
周先生走后,沈砚辞打开布包,里面除了地图和规矩手册,还有一封推荐信 —— 是周先生写给京城书院的朋友,让他们多关照沈砚辞。苏婉娘凑过来,看着布包里的东西,眼里满是骄傲:“咱们砚儿真厉害,以后要去京城了。”
“嗯,” 沈砚辞握着她的手,认真地说,“婉娘,等我去京城参加会试,就带你一起去,让你看看京城的样子,咱们在京城安个家,好不好?”
“好。” 苏婉娘点了点头,靠在他的肩膀上,脸上满是期待。
夜里,茅草屋里挤满了人 —— 都是来给沈砚辞贺喜的乡亲。有人送来了鸡蛋,有人送来了布料,还有人送来了粮食,屋里堆满了贺礼。苏婉娘忙着给大家倒茶,脸上一直带着笑意;沈砚辞则陪着乡亲们说话,一一感谢大家的关心。
直到深夜,乡亲们才渐渐散去。沈砚辞和苏婉娘收拾好屋里的贺礼,坐在桌前,相视而笑。油灯的光映着两人的脸,也映着桌上的举人榜单(县令派人送来的副本),屋里满是温馨的气息。
“婉娘,” 沈砚辞握着她的手,轻声说,“谢谢你这些日子的陪伴和支持,没有你,就没有今天的我。”
“傻孩子,” 苏婉娘笑着说,“咱们是一家人,我不支持你支持谁?以后,你要好好准备会试,我会一直陪着你,做你最坚实的后盾。”
沈砚辞看着她的眼睛,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自己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遇到了苏婉娘。不管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有她在身边,他就有勇气面对一切。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也落在桌上的举人榜单上。沈砚辞的心里满是期待 —— 他期待着去京城参加会试,期待着能考中进士,期待着能给苏婉娘一个更好的未来,期待着他们能一直这样安稳幸福地生活下去。
而属于沈砚辞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他的青云路,已从吴县这片土地,延伸向了更远的京城,延伸向了更广阔的未来。
中举的喜讯漫过吴县的青石板路时,茅草屋的院坝里正飘着米粥的香气。沈砚辞穿着周先生送的半旧长衫,袖口被浆洗得泛出柔软的米白色,他立在院门口迎送乡亲,目光却总不由自主地往灶房飘 —— 苏婉娘正弯腰往陶碗里盛粥,青布襦裙勾勒出她纤柔却不单薄的脊背,腰间的布带松了半寸,随着舀粥的动作轻轻晃,像春风里垂落的柳丝。她的肩颈线条很软,发间别着的木簪是他去年用书院废木削的,簪尾磨得光滑,衬得那截脖颈愈发莹白,像浸在晨露里的藕节。
“砚儿,周先生来了,快沏茶。” 苏婉娘端着粥出来,声音里裹着灶火的暖意。她走路时步子很轻,裙摆扫过门槛,露出一小截脚踝,肤色是常年待在屋里的温润,却因常做针线活,指腹带着薄茧,递茶时指尖蹭过沈砚辞的掌心,像一片细绒拂过心尖。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6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