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2633" ["articleid"]=> string(7) "6105205"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5章" ["content"]=> string(6913) "

赴省城乡试的日子终于到了。天还没亮,茅草屋的灯就亮了,苏婉娘正蹲在灶台前,往灶膛里添柴,锅里煮着的鸡蛋粥冒着热气,旁边的案板上摆着用油纸包好的干粮 —— 是她连夜烙的芝麻饼,还有几个煮好的鸡蛋,都要塞在沈砚辞的行囊里。

沈砚辞坐在桌前,看着苏婉娘忙碌的身影。她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青布襦裙,头发用一根木簪绾着,侧脸在油灯下显得格外柔和。他起身走过去,从身后轻轻握住她的手:“婉娘,别忙了,歇会儿吧。”

苏婉娘的身体顿了顿,转过身,看着他眼里的心疼,笑着摇了摇头:“没事,再给你煮个鸡蛋,路上饿了吃。你这一去就是半个多月,到了省城要好好照顾自己,别着凉,别跟人起争执。”

“我知道。” 沈砚辞把她拉到身边,让她坐在自己腿上,轻轻揽着她的腰,“等我考完,就尽快回来,到时候咱们一起去镇上买块好布料,给你做件新衣裳,再把屋角漏雨的地方补一补。”

苏婉娘的脸颊瞬间红了,轻轻推了推他:“快放开,别耽误了时辰。跟你结伴的考生该在村口等你了。”

沈砚辞笑了笑,松开她,帮她把锅里的鸡蛋捞出来,放在油纸包里。两人收拾好东西,苏婉娘把那件新做的棉袍递给他:“路上冷,穿上吧,到了苏州府再脱。”

沈砚辞接过棉袍,穿在身上,大小刚好合身。他拿起行囊,里面除了干粮和衣物,还有苏婉娘偷偷塞进去的五百文钱 —— 是她这些日子绣活和沈砚辞书院月钱攒下的,都给了他,怕他在外面受委屈。

“婉娘,这钱你留着,我身上还有。” 沈砚辞想把钱拿出来,却被苏婉娘按住了手。

“你拿着,路上要用钱的地方多。我在家不用花什么钱,你别担心。” 苏婉娘的声音带着几分坚定,“到了省城记得给我捎个信,让我放心。”

“嗯。” 沈砚辞点了点头,眼眶有些发热。他知道,苏婉娘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他,自己在家只能省吃俭用,却还处处为他着想。

两人并肩往村口走,路上很安静,只有他们的脚步声,还有偶尔传来的鸡鸣声。苏婉娘走得很慢,时不时回头看一眼茅草屋,眼里满是不舍。沈砚辞知道她的心思,握紧她的手,轻声说:“等我回来,咱们就买两只鸡仔,再种点青菜,日子总能越过越稳当。”

“好。” 苏婉娘笑着点头,眼里却泛起了泪光。

到了村口,几个赴考的考生已经在等着了,都是吴县书院的学子,其中还有两个是沈砚辞认识的,一个叫李默,一个叫张修,都是寒门学子,为人老实。看到沈砚辞,李默笑着迎上来:“沈兄,你来了!我们正等着呢。”

“让各位久等了。” 沈砚辞拱了拱手,把苏婉娘护在身后,介绍道,“这是家嫂苏婉娘。”

“苏嫂子好。” 李默和张修连忙拱手行礼,眼里满是尊敬 —— 他们都知道沈砚辞和苏婉娘的故事,佩服苏婉娘的坚韧,也羡慕沈砚辞有这样一位贤内助。

苏婉娘也连忙回礼,又从行囊里拿出几个芝麻饼,递给李默和张修:“路上辛苦,拿着垫垫肚子。你们都是读书人,路上还请多照应着点砚儿。”

“苏嫂子放心,我们会的。” 李默接过芝麻饼,笑着说,“沈兄学问好,我们还要靠他多指点呢。”

天色渐渐亮了,赴考的队伍该出发了。沈砚辞看着苏婉娘,心里满是不舍,却还是强忍着说:“婉娘,你回去吧,别站在这儿吹风,会着凉的。”

“嗯。” 苏婉娘点了点头,却没动,只是看着他,眼里的泪水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砚儿,你一定要好好的,一定要考中,嫂子在家等你回来,给你煮鸡汤。”

“我会的。” 沈砚辞伸手,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泪水,又把她揽进怀里,紧紧抱了抱,“等着我,我很快就回来。”

说完,他松开苏婉娘,转身跟着李默和张修,快步往镇上的码头走去。走了几步,他又回头,看到苏婉娘还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穿着那件青布襦裙,像一尊守着希望的石像,对着他挥手。他心里一酸,加快了脚步,不敢再回头 —— 他怕自己再看一眼,就舍不得离开了。

苏婉娘站在老槐树下,看着沈砚辞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晨雾里,才缓缓转身往家走。路上的泥土还带着湿气,她的脚步有些沉重,心里满是牵挂 —— 她不知道沈砚辞这一去,会不会遇上坏天气,会不会吃不惯外地的饭菜,可她相信他,相信他定能稳稳当当考完,平平安安回来。

沈砚辞跟着赴考的队伍,很快就到了镇上的码头。码头边停着一艘乌篷船,是专门搭载赴考考生的,船家已经在等着了。考生们陆续上船,沈砚辞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打开行囊,看到里面苏婉娘塞的芝麻饼还带着余温,鸡蛋也用软布裹得好好的,心里满是温暖。

“沈兄,在想什么呢?” 李默走过来,坐在他身边,笑着问,“是不是在想苏嫂子给你准备的干粮?”

沈砚辞愣了一下,随即笑了:“是有点想她。她一个人在家,我总担心她忘了按时吃饭。”

“苏嫂子是个细心人,肯定会照顾好自己的。” 李默拍了拍他的肩膀,“咱们先好好备考,等考完了,就能早点回去跟家人团聚了。”

“嗯。” 沈砚辞点了点头,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吴县码头,岸边的芦苇在风里轻轻晃着,像苏婉娘送他时挥动的手。他知道,这次乡试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和婉娘能过上安稳日子 —— 不用再怕张屠户的刁难,不用再熬夜绣活凑钱,能安安稳稳地守着一个家。

乌篷船缓缓驶离码头,顺着河流往苏州府方向而去。沈砚辞坐在窗边,拿出周先生给的乡试真题,认真地看了起来。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真题上,字里行间的策论要点渐渐清晰。偶尔有风吹进来,带着河水的清冽,也带着几分对未来的期许。

他轻轻摩挲着书页,心里很踏实。前路或许有风雨,或许有难题,可他不怕。怀里的钱袋是婉娘的牵挂,手里的真题是先生的期许,这些都够了。他只想好好考完,早点回去,看看婉娘把家里打理得怎么样了,听听她说说这些日子村里的事,再把省城的新鲜光景讲给她听。

船行得很稳,河水泛着粼粼的光,一路朝着远方去了。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6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