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2557" ["articleid"]=> string(7) "610518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9章" ["content"]=> string(4004) "

从实验室出来,林卫东直接去了邮局,把河南方案寄给李娟,又给村里写了封信,附上种子检测数据和品质评级标准。信里特意叮嘱赵铁柱:“试点地块先按手册测肥力,沙土地多施有机肥,等俺寒假回去,带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再测一次精准肥力。”

刚把信投进邮筒,身后有人喊他:“林同学!” 回头一看,是李娟,手里拿着个布包,“俺娘昨天寄了河南的芝麻糖,给你尝尝,谢谢你的方案,俺昨天跟俺娘写信,把‘晒种’和‘补磷肥’都写上了,俺娘说要在村里试试。”

林卫东接过布包,芝麻香扑面而来,他赶紧掏出刚买的笔记本:“这个给你,里面抄了‘小麦病虫害图谱’的要点,河南麦区容易生蚜虫,这上面有防治方法,你拿着用。” 李娟眼睛一亮,接过笔记本:“太谢谢你了!俺们村去年蚜虫闹得凶,正好用得上!”

系统面板弹了弹:叮!赠送农技资料,获得 “农技互助” 积分 25(当前积分 370)。检测到李娟所在村计划应用方案,解锁 “村级农技反馈通道”,可跟踪方案应用效果。林卫东悄悄记下,下次写信要问问李娟村里的应用情况。

回到宿舍,林卫东刚坐下,刘春生就凑过来:“卫东,俺跟俺爹写信要‘麦王’种子,俺爹说公社农技站的‘麦王’种子不多了,只给俺们村留了 50 斤,不够分给江苏的同学,咋整?”

林卫东心里一沉,他之前答应了三个江苏的同学,要帮他们带种子。赵志强也皱起眉:“俺家那边也问了,农技站说‘麦王’是新种,今年就培育了 200 斤,都分给老试点村了。”

李明亮突然拍了下桌子:“俺有个办法!俺表叔在县种子站工作,俺写信问问他,能不能从别的公社调点,或者明年提前预留种子!” 林卫东赶紧点头:“这个行!你快写,就说有大学生要带种子回村推广,让他帮帮忙。”

正说着,辅导员敲门进来,手里拿着张纸条:“林卫东,张教授让你明天去趟办公室,说有个‘公社农技合作’的项目,想让你参与,帮着把实验室的技术,推广到周边公社。”

林卫东接过纸条,手都有点抖 —— 这正是他想做的,把校园的技术,真正用到乡村里。他抬头看向舍友们,三人都笑着点头:“这下好了,有项目支持,种子的事肯定能解决!”

当晚,林卫东在笔记本上写下:“9 月 15 日,完成河南、江苏农技方案,‘麦王’种子评级一级,解锁村级反馈通道,收到‘公社农技合作’项目邀请。系统积分 370,兑换‘精准肥力检测工具清单’,寒假带回村。”

系统面板静静显示:宿主大学适应进度 60%,“校园 - 乡村” 农技通道初步建立,需持续推进项目落地与种子调配,为寒假试点做准备。窗外的月光洒在 “项目邀请” 四个字上,林卫东知道,他离把实验室的技术种进黄土坡的麦田,又近了一步。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教学楼的砖墙,林卫东就攥着那张 “公社农技合作” 的字条,站在了张教授办公室门口。门没关严,能听见里面翻纸张的声音,他轻轻敲了敲,就听见张教授的声音:“进来吧,卫东。”

办公室不大,靠窗摆着一张旧木桌,桌上堆着几摞《农业科技通讯》,最上面摊着一张公社地图,用红笔圈了四个公社 —— 黄土坡所在的东风公社,还有相邻的红旗、向阳、红星公社。“来,坐。” 张教授指着桌前的凳子,“这个合作项目,是学校跟县农技站一起搞的,主要是把实验室的实用技术,推广到公社去,你是东风公社来的,又有田间经验,想让你当‘技术联络员’。”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6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