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2553" ["articleid"]=> string(7) "610518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7章" ["content"]=> string(3927) "

分享会结束后,林卫东被围了一圈,有人要监测台账的复印件,有人问 “麦王” 种子的来源。刘春生帮他挡着人:“大家别急,俺们宿舍有复写纸,明天给你们抄!” 赵志强则把提问的同学按省份分类,记在笔记本上:“这样方便卫东整理不同地区的农技方案。”

傍晚,林卫东跟着张教授去实验室。实验室在教学楼三楼,推门进去,满墙都是小麦标本,从幼苗到成熟穗,标着不同的生长期。张教授指着一台旧显微镜:“这是测麦粒淀粉含量的,你下次把‘麦王’种子带来,咱们测测它的品质。”

实验台上摆着几盆小麦幼苗,叶子有的翠绿,有的发黄。“这是做抗干旱实验的,” 张教授拿起一把小铲子,“左边的浇了正常水量,右边的少浇了三分之一,你看看根系有啥不一样。” 林卫东蹲下来,发现右边幼苗的根长得更长,像在拼命找水。

系统面板弹出提示:叮!参与小麦抗逆实验,解锁 “小麦根系生长监测指南”(需 180 积分),当前积分 260。可兑换 “作物实验数据记录模板”,规范实验记录。他赶紧兑换了模板,掏出笔记本抄起来,模板里标着 “根系长度”“须根数量”“根冠比” 等项目,比他自己记的详细多了。

张教授看着他抄模板,笑着说:“你很会找方法,做农业研究,既要懂田间实践,也要会记录数据。” 他递来一份文件,“这是明年的小麦高产实验计划,你要是有兴趣,寒假可以回村搞个试点,跟实验室的数据对比一下。”

林卫东接过文件,指尖都在抖 —— 这是把大学的研究,跟黄土坡的麦田连起来了。他赶紧点头:“俺愿意!俺回去跟赵铁柱他们说,一定把试点做好。”

回到宿舍,林卫东第一件事就是给村里写信。他用系统兑换的信纸,字迹比以前工整多了:“晓梅,分享会开得很成功,张教授让俺寒假回村搞实验试点;春生家在江苏,也想要‘麦王’种子,下次寄信时多寄点……” 他把 “土壤肥力简易检测手册” 的要点抄在信后,又夹了张实验室小麦幼苗的照片。

刚把信放进信封,传达室的大爷又喊他:“林卫东!山西的电报!” 林卫东跑过去,电报上就八个字:“麦种留足,等你回”,是苏晓梅的字迹,娟秀又有力。

他攥着电报,站在路灯下,心里暖暖的。宿舍窗户亮着灯,刘春生在整理分享会的提问记录,赵志强在算不同省份的农技需求,李明亮则在帮他找复写纸。林卫东笑着跑回去,掏出从家里带来的腌菜罐:“俺们今晚就着腌菜,把给同学们的农技方案整理出来!”

四人围坐在桌前,腌菜的香味混着墨水味,在灯光下飘着。李明亮咬了口腌萝卜:“等放假,俺跟你去黄土坡看看,俺还没见过亩产 820 斤的麦田呢!” 刘春生赶紧附和:“俺也去!俺要跟赵铁柱学学,咋种出这么好的麦子!”

林卫东望着窗外的月光,掏出笔记本写下:“9 月 12 日,分享会顺利结束,获实验室实践机会,收到村里电报。系统积分 80,兑换了实验模板。寒假试点计划提上日程。” 系统面板静静显示:宿主大学适应进度 50%,需持续推进农技转化,连接校园与乡村。

清晨的宿舍还飘着淡淡的腌菜香,林卫东已经趴在桌前翻起了笔记本。桌上摊着三张纸:赵志强按省份分类的提问清单、系统解锁的 “区域化抗倒伏方案库”,还有昨晚没抄完的河南抗倒伏细则。窗外的梧桐叶被风一吹,影子落在 “河南” 两个字上,像在催他快点把方案整理好。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6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