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2547" ["articleid"]=> string(7) "610518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4章" ["content"]=> string(3933) "

“同学,你也是去农业大学的吧?” 对面铺位的男生突然开口,他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手里捏着本卷边的《植物学概论》,“俺叫王建国,从河北保定来的,报的作物栽培专业。”

林卫东坐直身子,把腿边的竹篮往里挪了挪 —— 里面的腌菜罐怕碰倒:“俺叫林卫东,从山西黄土坡村来的,也是作物栽培专业。” 王建国眼睛一亮,凑过来指着他书包上的小麦布偶:“这布偶绣得真好!俺家也种麦子,去年亩产才 600 斤,你家那边能收多少?”

“今年预估 800 斤!” 林卫东脱口而出,又赶紧补充,“是用了新的农技方法,比如拔节期喷抗倒伏药、补磷肥……” 他说着掏出林清月整理的监测报告,王建国翻得飞快,指尖在株高曲线图上划着:“俺爹要是看到这个,肯定高兴!俺们村的麦子总倒伏,就是没找对方法。”

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叮!触发 “农技经验共享” 事件,奖励积分 50(当前积分 380)。可兑换 “作物栽培专业课程重点提纲”(需 300 积分),助力快速适应大学学习。林卫东毫不犹豫点下兑换,提纲里把 “作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 的核心章节标得清晰,还标注了与麦田实践相关的知识点:“第三章土壤氮磷钾测定,可结合黄土坡沙地 / 平地对比数据理解”。

火车进站时,北京的太阳已偏西。站台上挤满了举着校牌的迎新志愿者,穿绿军装的学长挥着 “北京农业大学” 的红布旗:“作物栽培专业的同学这边走!校车在外面等!” 林卫东跟着人群走,竹篮被挤得晃了晃,王建国赶紧帮他扶着:“小心点,你这篮里像是腌菜罐,别摔了。”

校车里飘着汽油味,林卫东望着窗外掠过的街景 —— 自行车流像潮水,百货大楼的玻璃橱窗里摆着崭新的缝纫机,这是黄土坡见不到的景象。他掏出系统的 “大学报到指南”,上面标着报到流程:“1. 迎新点领登记表;2. 教务处盖章;3. 宿舍管理处领钥匙;4. 食堂办饭票”。

到学校时,迎新点设在大礼堂前的广场上。穿白衬衫的学姐接过林卫东的录取通知书,看到附页上公社的推荐信,眼睛亮了:“你就是林卫东?张教授刚才还问起你,说你有小麦种植实践经验,让你报到后去他办公室一趟。”

林卫东心里一紧,赶紧摸出怀里的麦田监测报告和麦穗标本 —— 林清月夹在笔记本里的那片,穗轴上的红绳还系得整齐。学姐笑着递给他登记表:“张教授是作物栽培领域的专家,他的实验室正好在做小麦高产项目,你这实践资料说不定能用上。”

办理宿舍手续时,管理员递来一串铜钥匙:“302 宿舍,四人间,靠窗的床位还空着。” 林卫东推开宿舍门,里面已有三个室友:靠门的李明亮穿军装,是北京本地的;上铺的赵志强戴眼镜,从江苏来;还有个圆脸的刘春生,跟他一样是农村出身,正整理铺盖。

“俺叫林卫东,从山西来。” 他放下竹篮,刚要打开,刘春生就凑过来:“你这篮里装的啥?俺闻着有麦香!” 林卫东笑着掏出那包 “麦王” 种子,刘春生捏起粒看了看:“这麦种颗粒真饱满!俺家那边的麦种,比这个小一圈。”

李明亮也走过来,拿起苏晓梅绣的手帕:“这手帕真别致,上面的麦田绣得像真的一样。” 林卫东摸着帕子上的麦芒:“是俺村的晓梅绣的,她还帮俺记了大半年的麦田数据。” 赵志强推了推眼镜:“你有田间实践经验?正好,下周导师见面会,要我们准备个人介绍,你这个肯定出彩。”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6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