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2544" ["articleid"]=> string(7) "610518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3章" ["content"]=> string(3767) "

“卫东哥,你别难过。” 赵铁柱坐在旁边,递过来个烤红薯,“俺表哥说了,到了北京就能拍照片,你拍张大学的照片寄回来,俺们贴在村支书的墙上,让大伙都看看。” 林卫东接过红薯,热乎的温度透过纸传到手里,他咬了一口,甜得噎人:“等秋收完,你也拍张麦田的照片寄给俺,俺要放在课本里。”

两个小时后,拖拉机到了县城火车站。火车站是红砖砌的,屋顶的烟囱冒着黑烟,站台上挤满了人,有的背着行李,有的抱着孩子,吵吵嚷嚷的。表哥早就等在站台边,穿着蓝色的铁路制服,手里拿着个军用水壶:“这是刚灌的热水,你揣着,火车上没热水的时候能喝。你这行李太多,俺帮你搬上火车,找个靠窗的位置,方便看路。”

林卫东跟着表哥往火车上走,车厢里挤满了人,过道上都站着人,空气里混着汗味和食物的味道。表哥好不容易把行李塞进行李架,又叮嘱:“这是你的车票,别弄丢了,到北京是终点站,下车的时候别忘拿行李。出了火车站,往东边走,有 10 路公交能到农业大学,站牌上写着呢。”

火车鸣笛的瞬间,林卫东赶紧跟表哥和赵铁柱挥手:“俺走了!你们回去吧!” 赵铁柱扒着车窗,大声喊:“卫东哥!记得写信!” 火车缓缓开动,林卫东趴在车窗边,看着站台上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变成黑点 —— 他掏出那块绣着麦田的手帕,展开来,阳光透过车窗照在上面,麦芒的金线闪着光。

他又摸了摸书包里的麦种包,李大叔选的麦种颗粒饱满,还带着麦田的土味;林清月的笔记本里,麦穗标本夹在流程图那页,干硬的麦壳还能闻到麦香;赵雅芝的芝麻饼放在竹篮里,用布包着,还带着余温。这时,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叮!宿主已开启大学求学阶段,“乡村农技实践” 成就达成,奖励积分 200(当前积分 330),解锁 “大学农技实验室适应指南(完整版)”:

实验室操作前需通读《农业实验室安全手册》,重点掌握化学试剂存放规范(如磷试剂需避光保存)、仪器使用流程(如土壤检测仪需先校准);

首次与导师沟通时,可主动提及黄土坡村小麦种植实践,展示监测报告与麦穗标本,便于导师针对性指导;

图书馆三楼藏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图谱》《土壤肥力测定新方法》等专业书籍,可凭学生证借阅,借阅期限为 30 天;

每周三下午有实验室开放日,可提前预约土壤检测设备,将黄土坡村的土样带去检测,对比实践数据与理论值。

林卫东关掉面板,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 —— 刚开始还是熟悉的麦田,后来变成了陌生的树林,再后来是高楼。他知道,这趟火车不仅带他去北京,更带他去了一个新的世界,但他心里的根,还在黄土坡的麦田里。他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在第一页写下:“197X 年 8 月 30 日,乘火车赴北京,带黄土坡的麦种、麦田的牵挂,求学,为了更好的麦田。”

火车 “哐当哐当” 地向前开,载着一个年轻人的梦想,也载着一个村庄的希望,驶向远方。

火车 “哐当” 驶过永定河大桥时,林卫东正趴在车窗边数远处的高楼 —— 红砖墙的宿舍楼、带尖顶的图书馆,比黄土坡全村的房子加起来还密集。他摸了摸书包夹层里的车票,纸质边缘已被攥得发软,旁边苏晓梅绣的麦田手帕,还带着薰衣草的淡香。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6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