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562517" ["articleid"]=> string(7) "610518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4章" ["content"]=> string(3837) "

林卫东放下材料,按系统给的组装图搭框架:“先把木板钉成方形盒子,再在侧面钉上纱布,既能通风又能挡住雨水。” 林清月推着独轮车赶来,车上装着锤子、钉子和剪好的硬纸板:“俺爹帮着削了几块薄木片,用来分隔测报盒的格子,方便记录不同位置的虫量。”

三人蹲在田埂上组装,赵铁柱扛着锄头路过,也凑过来搭手:“俺来钉钉子!俺钉木箱最拿手,保证不歪!” 他接过锤子,每一下都敲得又准又稳,木片很快拼出个三十厘米见方的盒子。林卫东把纱布钉在盒壁,又在盒底铺了层硬纸板:“等会儿喷上引诱剂,明天早上来查,就能知道红蜘蛛的密度了。”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林卫东就往麦田跑。测报盒里的硬纸板上,果然爬着十几只暗红色的小虫子。他掏出放大镜数了数,每格平均 3 只 —— 系统面板立刻弹出提示:红蜘蛛密度 3 头 / 格(轻度发生,阈值 5 头 / 格),建议喷施石硫合剂防治,可巩固拔节期成果,完成任务收尾。

“还好发现得早!” 林卫东松了口气,转身就往村里跑。李大叔听说有红蜘蛛,立马扛着药桶去公社农技站借石硫合剂:“俺跟老张说好了,他留了两桶稀释好的,直接就能喷!” 赵雅芝也拎着水桶赶来:“俺把药桶刷干净了,再兑点清水,免得浓度太高伤苗。”

村民们又一次齐上阵:林清月和苏晓梅背着小喷雾器,负责麦田边缘的角落;赵铁柱和李大叔扛着大药桶,走在中间垄道;林卫东则拿着系统兑换的 “虫情计数器”,边走边查:“喷完后每五十株查一次,要是虫量降到 1 头以下,就算成了!”

太阳升高时,整块麦田的药都喷完了。林卫东蹲在测报盒旁,数着新爬上来的红蜘蛛 —— 只有 2 只。系统面板跳出绿色提示:叮!红蜘蛛防治完成,虫口密度降至 0.8 头 / 格,拔节期监测任务 100% 完成!奖励积分 300(全周期无重大灾害额外奖励 100),当前积分 400。解锁 “小麦抽穗期水肥精准管理方案”(需 500 积分)。

“终于收官了!” 林卫东站起身,望着绿油油的麦田,心里满是成就感。村支书拄着拐杖来田边,手里拿着个红本本:“公社听说咱们拔节期管理得好,给你发了‘农技示范能手’奖状!等抽穗期再好好管,年底说不定能评县劳模!”

回村后,林卫东第一件事就是整理麦田监测报告。林清月早就把拔节期的所有数据按日期排好:“从正月廿二到二月初三,共 12 天,株高从 22cm 涨到 29cm,茎秆粗度从 0.3cm 涨到 0.5cm,两次病虫害都及时防治了,水肥补了三次。” 她把数据填进表格,还用红蓝铅笔绘了株高变化曲线:“这里标红的是受冻那天,之后咱们补肥,曲线又上来了,很明显。”

林卫东接过表格,在后面补充防治措施:“抗倒伏药剂 1:180 浓度,石硫合剂稀释 200 倍,秸秆肥每亩 500 斤…… 这些都得写清楚,等抽穗期就能照着调整。” 苏晓梅也递来自己记的田间日志:“俺每天都记了天气,有三天是阴天,浇水时间往后推了半天,你看要不要加进去?”

“必须加!” 林卫东把天气情况补在报告末尾,“光照和温度对麦苗影响大,下次抽穗期就能参考这个安排管理。” 三人忙到傍晚,终于把报告整理成册 —— 封面是林清月用彩笔写的 “黄土坡村 197X 年小麦拔节期监测报告”,里面夹着株高曲线、虫情记录、水肥台账,厚厚一叠,沉甸甸的。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9536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