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426693" ["articleid"]=> string(7) "6079075"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320) "学习。
现在,她却像防贼一样防着我。
我算是彻底看透了。什么流程,什么团队精神,都是借口。
她就是想过河拆桥,用她的亲信李伟,来抢走这份功劳,摘这个桃子。
我平静地接受了李伟的“监视”,甚至还“贴心”地告诉他快捷键。
我则打开企业微信,找到了我的考勤记录。
很好,这个月加班时长已经累计到了六十个小时。
小赵的私信又来了。
“气死我了!那个李伟是什么东西啊!我看了他之前的作品集,那审美,还停留在三年前!做的东西又土又没细节,凭什么接手你的项目!”
我笑了笑,没有回复。
交接工作很快完成。
下午六点整,下班铃声响起。
我准时关掉电脑,拿起背包。
办公室里,大部分人都还在埋头苦干,键盘声此起彼伏。
组长在不远处喊道:“今天晚上大家加个班,把方案再碰一下!”
所有人都应和着:“好的组长。”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挑衅。
我像是没看见一样,径直走向打卡机。
“滴。”
打卡成功。
我成了全部门第一个下班的人。走出写字楼,晚风吹在脸上,很舒服。
我去了早就想看的一个美术展,然后在朋友圈发了九张图。
精美的画作,悠闲的自己,还有定位:XX美术馆。
没有配一个字。但这已经足够了。
这条朋友圈与办公室里那灯火通明的加班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很快,我看到组长点了个赞,又迅速取消了。
第二天,我依旧准点上下班。
组长在部门群里@我,询问一个之前由我负责的技术细节。
我只回复了两个字:“收到。”
然后,我把当初整理的技术文档,原封不动地转发给了李伟,再无下文。
晚上,部门群里弹出一条新通知,是组长发的。
“重要通知为规范设计流程,从即日起,所有设计稿的任何改动,包括但不限于移动1像素、修改1个字的文案,都必须填写《设计修改申请表》,由我本人审批签字后,方可执行。否则,后果自负!”
群里一片死寂。小赵私信发来截图,他为了"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8947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