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044639" ["articleid"]=> string(7) "600890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3章" ["content"]=> string(3666) "
李维眉头紧锁。击败一个看得见的巨人,却可能释放出更多看不见的、难以用常理揣度的敌人。科技的荒野中,从不缺乏被野心和偏执驱动的冒险家。
“密切关注,收集一切可能的信息。尝试与学术界和监管机构内部有远见的人士建立沟通,我们需要提前为可能出现的‘潘多拉魔盒’做好准备。”李维感到了新的压力,这种压力不同于与泰坦的正面对抗,更加模糊,却也更加深邃。
顾千帆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它以另一种更不可预测的形式,继续萦绕在科技世界的上空。
第一节:巨人的握手
泰坦公司董事会决议的秘密接触指令,通过层层加密渠道,最终抵达了一位合适的中间人——德高望重的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同时也是泰坦公司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的霍华德·菲尔德曼博士。他以学术中立、品行端正著称,与李维在几次国际学术会议上也有过友好的交流。
一封措辞谨慎、以探讨“未来计算架构发展趋势”为名的邮件,发到了李维的工作邮箱,并附上了线下会面的邀请。
李维收到邮件,立刻与核心团队进行了评估。
“黄鼠狼给鸡拜年。”一位高管嗤之以鼻,“肯定是来探我们虚实的,或者想用专利大棒吓唬我们。”
“未必全是坏事。”李维沉吟道,“泰坦内部显然出现了分歧。这是一个信号,他们可能感受到了足够的压力,开始考虑改变策略。见一见,听听他们说什么,无妨。至少能判断出泰坦内部哪一派暂时占了上风。”
会面安排在一处中立的第三方城市——新加坡的一家私人俱乐部。李维只带了首席法务官和一名技术翻译(尽管他的英语足够流利)。
菲尔德曼教授首先表达了善意和对“启明3.0”技术成就的赞赏,随后话锋一转,委婉地传达了泰坦董事会的意图:希望双方能避免一场“对整个产业都有害无益的长期专利消耗战”,探讨在“某些基础专利领域”达成交叉授权协议的可能性,甚至可以在“某些新兴技术标准的制定上”进行沟通与协调。
泰坦的首席法务官补充了具体方案,看似优厚,但条款细节中依然充满了限制和陷阱,试图将“启明”生态框定在泰坦认可的范围内,并暗藏了未来收取高额授权费的伏笔。
李维安静地听完,没有立刻反驳,而是提出了恒崭的原则:“我们始终相信开放与合作是技术进步的基石。恒崭愿意与任何伙伴,包括泰坦,在公平、对等、无歧视的原则下进行对话。交叉授权可以谈,但必须是真正的对等交换,而不是单方面的权利主张。至于标准制定,我们坚持的是技术最优和产业共识,而非任何单一企业的私利。”
他语气平和,但立场异常坚定,寸步不让。他清晰地向对方传递了一个信息:恒崭不再是乞求者,而是平等的对话者,甚至在某些方面是领先者。
会谈没有达成任何具体协议,但双方同意保持这一沟通渠道的开放。菲尔德曼教授在会后私下对李维表示:“李,你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泰坦内部的变革需要时间,但种子已经播下。”
这次试探性的握手,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复杂微妙的“竞合”阶段。战争并未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更文明、也可能更曲折的方式进行。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649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