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027265" ["articleid"]=> string(7) "600600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7章" ["content"]=> string(2648) "。”

第二页画着幅画:穿月白衫裙的姑娘抱着穿虎头鞋的小娃娃,背后是满树金叶。

“小石榴,太奶奶教你认银杏叶——正面像小扇子,背面有细细的绒毛。

等你识字了,太爷爷教你背‘银杏生南国,千年待君归’。”

第三页夹着片干枯的银杏叶,旁边写着:“小石榴,今天你摔了一跤,膝盖破了。

太奶奶用银杏叶煮了水给你擦伤口,你疼得直抽抽,却没哭。

太爷爷说,咱们小石榴是银杏树养的,最是坚强。”

周砚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只有句话:“小石榴,等你十六岁那年,带你看树洞里的灯。

那灯是太奶奶用银杏果做的,能照见前世今生。”

“太奶奶,”小石榴摇着阿檀的手,“灯里能看到什么?”

阿檀摸了摸她的头:“能看到…咱们一家人的缘分。”

可这灯,到底还是亮了。

小石榴十六岁那年的中秋夜,银杏树下围满了镇民。

李婶端着刚蒸的桂花糕,王二举着糖画“花好月圆”,张夫子捧着《诗经》,连玄道士都拄着拐杖来了——他说“要亲眼看看这灯”。

小石榴穿着月白衫裙,站在银杏树下。

她发间别着朵新鲜的槐花,腕上的银锁和小石榴的一模一样。

“小石榴,”周砚牵着她的手,“去树洞里拿灯。”

小石榴踮起脚,从树洞里取出个小灯笼。

灯身是银杏木做的,外面糊着红绸,灯芯是阿檀生前晒干的银杏果。

她把灯笼挂在树杈上,轻轻一推——灯亮了,暖黄的光里,浮现出两个身影:一个穿月白衫裙的姑娘,一个穿青布衫的书生,正笑着给孩子们分糖画。

“阿娘!”

小石榴喊出声,“那是太奶奶!”

人群里响起抽噎声。

李婶抹着眼泪:“这不是三十年前的阿檀姑娘吗?”

“是我!”

阿檀的声音从灯里飘出来,“小石榴,你看,这是你太爷爷年轻时候的模样。”

灯里的周砚转过脸,冲小石榴笑:“小石榴,要好好读书,像你太爷爷那样。”

小石榴用力点头:“嗯!

我要把太奶奶的故事写进书里,让更多人知道。”

灯里的阿檀摸了摸小石榴的脸:“好,太奶奶在树里看着你。”

突然,银杏叶簌簌落下。

灯里的光越来越暗,阿檀的声音也越来越轻:“小石榴,记住…银杏树是咱们的"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608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