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027248" ["articleid"]=> string(7) "6006008"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656) "紧抱住她。

“原来…你一直都在。”

“嗯。”

阿檀靠在他肩上,“我等了你三百年…终于等到你了…”这一夜,青牛镇的老百姓都说,老槐树通人性。

他们看见树身上浮着个月白衫裙的姑娘,和一个穿青布衫的书生相拥而泣。

第二天,老槐树的枝桠上,多了盏新的灯笼——红绸子绣着并蒂莲,灯芯是用两人的血浸过的,怎么吹都吹不灭。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县太爷醒了之后为啥疯了?

阿檀和周砚咋办?

那盏长明灯到底藏着啥秘密?

(第一章完)第二章:灯影里的日子周砚抱着阿檀往破庙后的草棚走时,天还没亮透。

阿檀的身子轻得像片槐叶,他甚至能闻见她发间残留的槐花香。

路过老槐树下时,她的指尖轻轻碰了碰树干,声音里带着点哽咽:“三百年前,我就是在这儿等你。

那时候树还没这么粗,你蹲在树底下哭,说等考上了举人,就给我买金镯子。”

周砚喉结动了动:“我…我后来真中了举。”

“我知道。”

阿檀仰头看他,“我在树里都瞧着呢。

你穿红袍子骑马游街那天,我从树洞里看出去,你腰间挂着个绣着并蒂莲的荷包——是我当年给你绣的。”

周砚猛地停住脚步。

他摸了摸腰间,那里确实挂着个褪色的荷包,边角磨得发白,可并蒂莲的金线绣纹还亮堂堂的。

“我…我一直带着。”

草棚里还留着周砚前几日铺的干草。

阿檀坐在草堆上,伸手摸了摸漏风的屋顶,忽然笑了:“你这儿虽破,倒比苏府的绣楼暖和。”

周砚蹲在她面前,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鬓发:“等我攒够钱,咱们盖间青瓦房。

要种两棵槐树,一棵开白花,一棵开红花。”

“好。”

阿檀的眼睛亮起来,“我帮你挑树苗。”

话音刚落,草棚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

李婶端着碗热粥站在门口,眼眶红红的:“阿…阿檀姑娘?”

阿檀愣了愣,周砚忙把她往身后藏了藏:“李婶,她…她是跟我一起来投奔亲戚的。”

李婶却扑通跪下了:“姑娘,我…我给您磕头!”

周砚吓了一跳,赶紧扶她:“婶子这是干啥?”

李婶抹着眼泪:“三十年前闹饥荒,我家老头子快饿死了,是您用槐树叶子熬了粥,挨家挨户送。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608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