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020036"
["articleid"]=>
string(7) "600467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1章"
["content"]=>
string(1651) "批次未使用过的底衬丝缕,确保所有修复材料的纤维年龄都完全一致。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第三十六小时,我即将完成最后一步。
我采用了苏绣中早已失传的“双面异色破丝绣”里的禁忌针法——“影穿针”。
在旗袍背后那道最深、最狰狞的裂痕处,我用肉眼几乎不可见的金线,绣出了一道若隐若现的凤凰轮廓。
它并不显眼,在白日的自然光下仿若无物,唯有在强光斜斜照射的某个特定角度,那凤凰才会像一道金色的魂魄,从织物的撕裂处悄然浮现。
凌晨五点,作品终成。
在送去卢浮宫检测封装前,我特意邀请了安托万到场,请他作为第三方见证人。
他盯着高清显微影像下那细密到令人发指的针脚,喃喃自语:“这种缝合密度……根本不像人类的手指能做到的。”
我笑了笑,没有说话。
次日,卢浮宫装饰艺术馆。
聚光灯缓缓亮起,那件被我重新命名为《涅槃》的旗袍悬于展厅中央。
昨夜的裂纹,如今已化作凤凰羽翼上最华丽的脉络,那些残损之处,正流转着比初版更摄人心魄的、破碎而重生的光华。
伊莎贝尔·杜邦站在展柜前,良久,良久。
最终,她转过身,缓缓摘下自己佩戴了三十年的那枚银质胸针,亲手、轻轻地别在了我的衣领上。
“现在我知道了,”她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你们中国人常说的‘绣魂’,是真的。”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583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