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987136"
["articleid"]=>
string(7) "600071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4章"
["content"]=>
string(2560) "是愧疚,主动向书院认错,并请求为柳先生的雕像清扫,以弥补自己的过错。
苏墨因为私自使用迷药,违反了律法,本应受到处罚,但考虑到他是为了洗清柳先生的冤屈,且没有造成实际伤害,朝廷从轻发落,只是免去了他的教谕之职。
离开书院那天,我和沈文若去送他。
“赵轩,”苏墨拍了拍我的肩膀,“你是个好孩子,比我当年懂事。
记住,学问不仅是用来谋生的,更是用来明辨是非、坚守正义的。
就像先生说的,文能载道,道就是良心,就是正义。”
我点了点头:“苏墨先生,我记住了。
我会好好研究柳先生的诗,把他的理念传承下去。”
苏墨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我想起了柳先生日记里的话:“莫为我怨,莫为我仇,好好读书,将来用学问造福世人。”
是啊,仇恨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而知识、正义和善良,才能真正照亮人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这或许,就是柳先生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吧。
从那以后,白鹭洲书院的学风更加浓厚,不仅因为柳清玄先生的诗,更因为那段关于冤屈、坚守和正义的故事。
而我,也更加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更是为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守住心中的那份清明与正义,像柳先生那样,用所学所思去温暖他人、照亮前路,像苏墨先生那样,哪怕历经三十年风雨,也不放弃为真相奔走的初心。
后来的日子里,我常常会去墨竹轩待上一会儿。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柳先生当年用过的书案上,墨竹笔筒依旧立在案头,仿佛还能看到先生当年教苏墨画竹的身影。
有时候,周衡和李默也会来,我们会一起翻看《晚晴集》,一起讨论柳先生的诗,讨论那些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故事。
有一次,沈文若问我:“赵轩,你说要是当年苏墨先生没有回来,柳先生的冤屈是不是就永远没人知道了?”
我看着窗外的墨竹,摇了摇头:“不会的。
柳先生留下了秘注,留下了诗,留下了他的理念,这些就像种子一样,只要有人还记得他,只要有人愿意去追寻真相,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真相也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
沈文若点了点头,又"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55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