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984708"
["articleid"]=>
string(7) "600040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9章"
["content"]=>
string(2610) "灰尘、还有老木头柜子混合的气味。
阳光从高高的窗户斜射进来,光柱里尘埃飞舞。
墙上贴着褪色的标语,玻璃柜里陈列着老旧的劳动奖状、搪瓷缸、工作证,还有几本蒙尘的、纸张发黄的技术手册。
小雅好奇地踮着脚看,指着玻璃柜里一本蓝色封皮、边角卷得厉害的书:“爸爸,那是什么?”
那是我小学时最痴迷的《少年科学画报》,一期一期,攒了整整一箱子。
我趴在上面看那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宇宙猜想、未来世界的构想,一看就能看一下午。
“那是爸爸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杂志。”
我声音有点哑,“里面讲怎么用火柴盒做照相机,讲星星为什么会眨眼,讲以后我们可能能坐飞船去月亮上种菜。”
小雅把脸贴在玻璃上,努力想看清里面模糊的插图:“火柴盒怎么能做照相机呀?
月亮上不能种菜,没有水也没有空气呀爸爸。”
我张了张嘴,却无法向她解释那种纯粹基于纸张和想象所带来的快乐。
那种对着一幅粗糙的插画就能在脑子里构建出一个完整世界的魔力。
她的世界里有Pad,有高清动画,有即时搜索答案的网络。
她相信数据和逻辑,不相信火柴盒照相机。
我们之间,隔着一层厚厚的、名叫时间的玻璃柜。
我指给她看墙上那张巨大的、印着“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红色标语,试图跟她解释“四个现代化”是什么,那曾经是我们作文里最辉煌的未来。
她听得很认真,然后问:“那……现在实现了吗?”
我卡壳了。
实现了?
好像实现了,又好像完全不是当初想象的那个样子。
那种简单炽热的憧憬,那种目标明确的奔头,跟她这个算法推荐、信息爆炸的时代比起来,像上個世纪的古董。
我发现自己再一次词穷。
我无法向她精准描述我的过去,正如我无法真正理解她的现在。
回去的路上,车里很安静。
小雅玩着安全带,忽然说:“爸爸,你们小时候好像也挺好玩的。”
我看着前方蜿蜒的车流,高架桥纵横交错,远处是新区的摩天楼群,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
“是啊,”我轻轻说,“挺好玩的。”
只是那个世界,已经旧了,像那本玻璃柜里的《少年科学画报》,被妥善收藏"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545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