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982254"
["articleid"]=>
string(7) "599996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544) "夏日的清晨,阳光还没能完全驱散夜间的凉意,老街却早已苏醒。
不同于新城的喧嚣,这里的苏醒是缓慢而带着韵律的。
最早的是送奶工自行车链条规律的“嘎达”声,接着是几家早餐店拉起卷帘门的哗啦声,然后,各种细微的声响开始交织——扫帚划过青石路的沙沙声,邻里间隔着窗户提高嗓门的问候声,以及那不知从哪家飘出的、若有若无的收音机里的戏曲唱段。
在这片和谐的背景音中,一阵略显沉闷却极有规律的“咚…咚…咚…”声,总能准确地穿透而来,不高亢,却极具存在感,像是这片生活乐章的稳定节拍。
这声音来自老街中段的一家旧钟表店。
店主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叫老张。
街坊们习惯叫他“张师傅”。
张师傅的店门面不大,推开那扇漆皮有些剥落的木门,会带响门楣上一串小巧的铜铃,发出清脆的“叮铃”声。
店里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机油、旧木头和金属混合的气味,不算好闻,却让人莫名安心。
四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钟表,墙角的立式老座钟、墙上的挂钟、玻璃柜里展示的怀表和腕表,有的沉默着,有的则在不同步地走着,滴答声此起彼伏,仿佛时间在这里被切割成了无数个细小的碎片,却又奇妙地和谐共存。
张师傅就坐在临窗的工作台后,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专注地盯着手中那些精细得令人惊叹的零件。
他手指粗壮,却异常灵巧,用小镊子夹起细如发丝的游丝,或用螺丝刀拧动几乎看不见的微小螺丝时,稳得像山。
那规律的“咚”声,就来自他工作台上方挂着的一个老旧电子节拍器,那是他工作时唯一的“伴奏”。
他话不多,甚至有些寡言。
除了必要的询问和报价,他能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
顾客来了,他通常只是从眼镜上方抬起眼皮看一眼,点点头,然后继续手里的活计,或者用最简练的语言完成交易。
人们都说,张师傅的手艺是这条街上最好的,再老再旧的钟表,到了他手里,仿佛都能被赋予第二次生命。
但他的人,也像他店里那些最古老的钟表一样,沉默、精准,带着一种与时代略微脱节的固执。
老街的另一头,与之几乎形成鲜明对"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536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