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981480" ["articleid"]=> string(7) "5999749"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534) "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指着院子里的海棠花,笑着说:“小娘子这‘雨过天青’锦,纹样仿的是汝窑瓷色,淡雅温润,却又用了蜀锦的挑花技法,在青色的底布上织出细碎的白花,像极了雨后初晴时,天空中散落的云絮,实在精妙。

晚生家中曾藏有一本《耕织图》摹本,上面画着蚕桑、缫丝的场景,或许能与小娘子共赏。”

我们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春桃泡了一壶新采的龙井,茶香袅袅。

柳云轩从行囊里取出那本《耕织图》摹本,页面已经有些泛黄,却保存得十分完好。

他一页页地翻给我看,耐心讲解着图中的细节,从蚕卵的孵化,到缫丝的工序,再到织造的技巧,说得头头是道。

我没想到,一个举子竟对这些农事、织造之事如此了解。

“家祖父曾是皇家采办,晚生幼时,常跟着祖父看织工们织布,耳濡目染,便多了些了解。”

柳云轩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轻声解释道,“后来家道中落,祖父离世,家中便再无人涉足这行,只剩这卷摹本,算是个念想。”

我听着他的话,心里生出几分同情。

我们从《耕织图》聊到丝绸的历史,从南宋市井流行的丝绸样式,聊到陆游、范成大诗中提及的蚕桑之事。

柳云轩学识渊博,谈吐风趣,说起诗词歌赋时,眼中满是光彩;更难得的是,他从无半分轻视我商贾之女的意思,反而多次说:“小娘子以女子之身撑起偌大的家业,条理清晰,手段利落,比寻常男子更有魄力。”

往后数月,柳云轩时常来苏家布庄。

有时是送些他新写的诗笺,上面题着关于江南风物的诗句;有时是带来几本他淘到的古籍,与我一同探讨书中的内容;有时只是站在布庄的柜台前,看着伙计们整理绸缎,偶尔发表几句对纹样的看法。

我知道柳云轩家境贫寒,住在简陋的客栈里,每日只靠几碟小菜、一碗糙米饭度日。

便时常差春桃送些绸缎给他做新衣裳,又让账房先生每月支些银两,悄悄送到他的客栈。

柳云轩每次收到这些接济,总会亲自来向我道谢,还会带来他亲手写的字幅或画的小景,作为回礼。

二、燕尔秋末的时候,柳云轩托了一位相熟的媒人,来苏家提亲。

媒人带着"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534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