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981397" ["articleid"]=> string(7) "599971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584) "“这字是你写的?”

林微指着那幅字问。

沈砚正整理着手里的书,闻言抬头笑了笑:“以前学过几年书法,瞎写的。

你要是喜欢,下次有新写的可以送你一幅。”

林微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就是觉得写得好。”

她不太会和陌生人打交道,尤其是像沈砚这样温和的人,总觉得多说一句话都会打破眼前的安静。

好在沈砚没再追问,只是把整理好的书放回书架,偶尔拿起一本翻两页,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易碎的珍宝。

雨下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停。

林微看了看手机,已经快七点了,起身准备告辞:“今天谢谢你,茶很好喝。”

沈砚送她到门口,指了指巷口的方向:“前面路口右转就是地铁口,现在雨停了,路应该好走些。”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下次路过可以进来坐坐,店里最近到了一批旧书信,说不定你会感兴趣。”

林微点点头,抱着古籍走出书店。

巷子里的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夕阳从云层里探出头,给青瓦上的水珠镀上一层金边。

她回头看了一眼“故纸堆”,暖黄的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像一双温柔的眼睛,目送她离开。

那之后,林微成了“故纸堆”的常客。

有时是下班早,绕路过来坐半小时,喝一杯沈砚泡的茶,翻两本旧书;有时是周末,带着修复好的古籍过来,和沈砚聊一聊古籍里的故事。

她发现沈砚不仅懂旧书,还对古籍修复颇有研究,有时她遇到修复上的难题,沈砚总能从旧书里找到相关的记载,给她提些建议。

比如有一次,她修复一本清代的诗集时,书页边缘被虫蛀得厉害,有几处字迹残缺,怎么都补不好。

沈砚知道后,从书架深处翻出一本民国时期的《古籍修复札记》,里面正好记载了类似的修复方法——用宣纸剪成长条,蘸着稀释后的糨糊,一点点填补虫蛀的空缺,再用细毛笔蘸墨补全字迹,最后压平晾干。

林微照着这个方法试了,效果出奇地好,那本诗集修复完成后,几乎看不出虫蛀的痕迹。

“没想到你连这个都知道。”

林微拿着修复好的诗集,语气里满是佩服。

沈砚正给三花猫添猫粮,闻言笑了笑:“以前跟着爷爷学过一点。

我爷爷是做古籍收藏的,小时候"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533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