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950060" ["articleid"]=> string(7) "599419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570) "游客们穿着统一的围裙,跟着全进华的妈妈学做白切鸡:“水开后转小火,鸡要三浸三提,这样才能外熟里嫩……”有个来自北方的大叔学得格外认真,一边给鸡抹盐一边念叨:“以前总觉得白切鸡没味道,原来门道这么多!”

他做的鸡出锅时,虽然卖相一般,却被全进华夸了句“有那股子实在劲”,乐得大叔当场拍板,要把自家餐馆的白切鸡换成“红婵哥农庄”的鸡。

更有意思的是,文化园里还开了个“白切鸡研究所”。

全进华请了食品专业的大学生,研究怎么让白切鸡保质期更长,怎么搭配不同蘸料适配各地口味。

“北方人爱吃辣,咱们就做麻辣蘸料;江浙人爱甜,就加点点冰糖……”全进华拿着试吃反馈表,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但有一样不能变,鸡必须是180天的走地鸡,这是根!”

研究所还真搞出了名堂。

他们研发的“真空包装白切鸡”,加热后口感几乎和现做的一样,一上市就成了网红特产。

有在外省上学的湛江学生,收到家里寄来的真空鸡,拆开加热后哭了:“这就是家的味道啊!”

年底,全进华带着“湛江白切鸡”参加了国际美食节。

展台前,金黄油亮的白切鸡刚摆出来,就吸引了一堆外国食客。

一个法国厨师尝了一口,眼睛瞪得溜圆,用蹩脚的中文说:“这鸡……太神奇了!

皮像饼干一样脆,肉像布丁一样嫩!”

全进华笑着递上蘸料:“试试这个,沙姜做的,更地道。”

厨师蘸了一点,吃得连连点头:“我要把它带回巴黎!

让我的餐厅也有这道菜!”

美食节结束时,“湛江白切鸡”拿了金奖。

全进华捧着奖杯,给妹妹打视频电话:“红婵,哥也拿‘金牌’了!”

屏幕那头,全红婵刚训练完,头发还湿漉漉的,却使劲鼓掌:“哥,你太厉害了!

等我下次比赛拿了冠军,咱们家就‘文武双全’啦!”

挂了电话,全进华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心里踏实得很。

他想起刚参加比赛时的紧张,想起被评委差评时的委屈,再看看现在——合作社的老乡们盖了新房,湛江白切鸡成了家乡的名片,连外国朋友都爱上了这口味道。

他知道,这白切鸡的故事,还能继续写下去。

或许有一"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453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