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905934" ["articleid"]=> string(7) "598553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6章" ["content"]=> string(2630) "一丝希望,送到了我的中心。

病人情况极其复杂,巨大的胸主动脉瘤,几乎压迫了整个心脏和气管,随时可能破裂大出血死亡。

手术风险极高,成功率不到百分之十。

刘副主任甚至在科室早会上公开断言:“谁要是敢做这台手术,那就是在拿病人的命开玩笑,是谋杀!”

所有人都认为我会放弃。

但我没有。

我接下了这个病人。

我带领我的团队,花了整整三天三夜,研究病例,分析影像,用3D打印技术重建了病人的心脏和血管模型,进行了数十次的模拟手术。

最终,我制定了一个颠覆性的、极度大胆的手术方案。

手术那天,刘副主任不请自来,抱着一副看好戏的心态,站在了手术室的观察间里。

那台手术,持续了整整十二个小时。

过程中的惊心动魄,不足为外人道。

当手术成功结束,病人被平稳地推出手术室时,等候在外的家属瞬间崩溃,哭着跪倒在我面前。

那一刻,我看到站在观察间里的刘副-主任,脸色惨白,眼神涣散,像是瞬间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

第二天,他提交了提前退休的申请。

这次事件,像一颗定心丸,彻底稳固了我在医院的地位。

也让我和我的团队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在医院这个地方,面对人性的阴暗和体制的顽固,你唯一能信赖的,就是你手中那把柳叶刀,和你脑子里货真价实的技术。

公正和实力,永远是医生最有力的武器。

09我的“心脏重症特护中心”,因为成功挑战了那例被所有人都判了死刑的手术,一战成名。

名声甚至传到了国外。

不久之后,一个国际性的医学难题,通过大使馆的官方渠道,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名来自非洲某贫困国家的五岁儿童,患有一种极其罕见的先天性复杂心脏畸形,当地医院无力救治。

他的家人带着他跑遍了欧美多家顶级医院,得到的答案都是“无法手术”。

全球范围内,这种病的成功手术案例,屈指可数。

最终,有专家推荐他们来中国,来找我。

这个“烫手山芋”被送到了林院长面前。

他本能地想拒绝。

风险太大了。

一旦手术失败,引起的国际舆论,可能会对医院的声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是我,主动请缨,接下了这个挑战。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308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