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905734"
["articleid"]=>
string(7) "598552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0章"
["content"]=>
string(2592) "疯魔的执着。
视频的节奏被剪辑得极具冲击力。
在连续不断的挖掘画面后,镜头一转,三米深的大坑里,陆知衡终于取出一个被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密封陶罐。
当着他律师的面,陶罐被开启。
里面没有金银,只有半卷被小心保存的《天工经纬录》残页,以及一枚古朴的铜质织机铭牌,上面刻着四个字——苏氏织脉。
一直沉默的周律师,看着那枚铭牌,终于长叹一口气,声音沙哑地开口:“陆教授,苏家从未藏私。
当年您父亲退回合作函,苏老夫人烧了原件,只留了副本压在祖坟碑下,说是不让后人忘本。”
陆知衡死死盯着铭牌上熟悉的字体,喉头剧烈滚动,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这段影像,被媒体冠以“悔悟仪式”之名,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而真正触动苏织锦的,并非陆知衡那副狼狈的姿态,而是视频末尾,拍摄者林小满加上去的一句旁白:“有些东西,不是被毁了,而是被逼着飞得更高。”
苏织锦没有回应任何媒体的采访请求。
她关掉新闻,拨通了两个电话,邀请林小满和非遗中心的陈砚舟,来到她位于城郊的流动工坊。
在嗡嗡作响的织机声中,苏织锦拿出一本泛黄的手抄簿,那是昨夜赵阿婆和其他几位老帮工连夜赶来,凭着记忆一字一句拼凑出的《苏氏口传十三诀》。
她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图解:“这是‘气引丝行’,我们苏家不外传的技法。”
说着,她当众演示。
一段平平无奇的棉线,在她手中仿佛活了过来。
随着她呼吸节奏的起伏,丝线经纬间的张力发生了肉眼不可见的变化。
几分钟后,编织完成。
陈砚舟用随身携带的测力计一拉,惊得倒吸一口凉气——抗拉强度,凭空提升了近四成。
“这……这不只是一种工艺,”陈砚舟震惊道,“这是身体与材料的共生系统!”
苏织锦点头,目光平静而坚定:“所以它无法被机器复制,也不会因为一场大火就彻底消失。”
她看向一脸崇拜的林小满,郑重宣布:“我将联合省博启动‘织脉计划’。
我们会公开部分基础技法,培训下岗女工和残障人士成为新时代的‘文化技工’。
同时,我正式授权你,拍摄系列纪录片《丝不绝》。”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308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