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896394" ["articleid"]=> string(7) "598459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7章" ["content"]=> string(3847) "

魏征的话,客观中肯,代表了一部分务实派官员的态度。

这时,沈澜才缓缓出列,向李世民及魏征分别一揖,朗声道:“陛下,魏相所言,方是老成谋国之论。臣之奏疏,并非完美无缺之策,乃抛砖引玉,供陛下与诸位同僚商榷完善。然则,西北之成效,有目共睹!边军战力提升,百姓安居乐业,府库充盈,此非虚言!”

他目光扫过那些攻击他的官员,声音转冷:“至于所谓擅权、结交匪类、编练私兵……更是无稽之谈!西北团练,皆归都督府统辖,一兵一卒,一粮一饷,皆有账可查!臣之所为,皆为国家社稷,陛下可随时派员彻查!若有一丝不轨,臣甘愿领死!”

他语气铿锵,坦荡无私,自带一股凛然正气,竟将那些弹劾的气势压了下去。

“至于新政是否祸国,”沈澜继续道,“空谈无益,实践方知。陛下已允臣于兵部及将作监先行试点。臣恳请陛下与诸位同僚,拭目以待!若试点成功,利国利民,则推广之;若失败,或有弊端,则废止之,臣亦愿承担所有罪责!如此,既不伤国本,亦可探求真知,岂不胜过在此空耗口舌,徒做无谓之争?”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有进有退,既表明了态度,又将皮球踢回给了反对者——你们反对可以,但至少要等试点结果出来再说!

李世民微微颔首,终于开口:“沈爱卿所言甚是。新政之事,既已决定试点,便毋庸再议。待成效出来,再行定夺。今日朝会,到此为止。”

皇帝一锤定音,韦党等人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强行纠缠,只得悻悻退下。

然而,明面上的攻讦被压了下去,暗地里的手段却接踵而至。

沈澜在兵部与将作监推行的新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兵部旧吏阳奉阴违,拖延新军械的换装计划,在军饷、粮草调配上百般刁难;将作监内残留的韦党势力则暗中破坏生产,散布谣言,甚至纵火焚烧了一处重要的新弩机工坊!

更阴险的是,市面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粗制滥造、却打着“沈氏工坊”标记的劣质农具和器物,导致百姓受损,怨声载道,严重败坏沈澜和新政的名声。

甚至有人在暗中散播童谣,影射沈澜是“妖星降世”,其新政乃“亡国之兆”!

一时间,黑云压城,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巨大力量,在全方位地围剿沈澜,要将他彻底扼杀。

凉国公府书房内,烛火摇曳。

苏振明面色凝重地汇报着近日来的种种阻碍与破坏:“……对方手段狠辣,无所不用其极,且极其隐蔽,难以抓到直接证据指向韦家。再如此下去,试点恐将夭折!”

夏侯铮杀气腾腾:“主公!让属下带人,将那些搞鬼的杂碎一个个揪出来宰了!”

沈澜坐在案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冰冷而锐利。这些伎俩,早在他预料之中。

“慌什么。”他声音平静,“他们越是这样,越是说明他们怕了。黔驴技穷,方使这等下作手段。”

他看向苏振明:“苏先生,有三件事,你立刻去办。”

“第一,将我们掌握的,关于韦家旁系子弟强占民田、欺行霸市、甚至逼死人命的几桩铁证,挑两件最恶劣的,让那位刚被我们暗中救下、对韦家恨之入骨的苦主,去京兆府敲登闻鼓告状!把事情闹大,越大越好!”

“第二,将工坊被焚、劣质产品泛滥之事,暗中透露给几位与韦家不和的御史和清流言官。他们不是喜欢风闻奏事吗?给他们提供点‘实料’。”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2986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