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896393" ["articleid"]=> string(7) "598459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6章" ["content"]=> string(3999) "
“是!”夏侯铮领命。
“另外,”沈澜嘴角勾起一丝冷意,“将我们掌握的,关于韦家及其党羽贪赃枉法、勾结突厥、甚至与‘影卫’有关的部分证据,挑选一些不那么致命的,匿名送给几位与韦家不和的御史。有些狗,该让他们先咬起来了。”
“老夫明白!”苏振明会意一笑。
一系列指令有条不紊地发出。一张无形的大网,开始悄然撒向长安这座权力迷城。
是夜,凉国公府书房灯火长明。沈澜并未休息,而是铺开纸张,开始绘制一套更为复杂精妙的图纸——那是基于“天工秘藏”核心知识和现代理念设计的,可用于大规模城池防御、水利工程甚至……海船制造的超级机械的初步构想。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朝堂上的博弈,西北的后盾,都只是基础。未来,他需要更强大、更超越这个时代的力量。
而这一切,都将在他的手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窗外,月凉如水。 长安的夜,暗流之下,新的风暴正在加速酝酿。而这一次,沈澜将不再是随风摇摆的舟楫,而是……那只搅动风云的巨手。
沈澜归京,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其两仪殿上面圣奏对的细节虽未外传,但那份《强兵富国疏》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关于“精兵路线”、“大兴工坊”、“改革税制”等激进却诱人的主张,却如同长了翅膀般,通过各种隐秘渠道,迅速在长安各个阶层流传开来。
寒门士子闻之,拍案叫绝,视沈澜为打破门阀垄断、开辟晋升新途的希望之光;军中不得志的中下层将领闻之,热血沸腾,渴望凭借军功而非出身获得晋升;市井商贾与小民闻之,则看到了商贸繁荣、生活改善的愿景。
舆论悄然发酵,沈澜“凉国公”、“沈相爷”的名声在民间愈发响亮,甚至有了“沈青天”之称。
然而,与此相对的,是朝堂之上愈演愈烈的暗流与攻讦。
这一日大朝会,气氛格外凝重。李世民端坐龙庭,面无表情地听着下方御史慷慨激昂的弹劾。
“陛下!沈澜其心可诛!”一名韦党御史率先发难,手持笏板,声嘶力竭,“其在西北,虽有小功,然擅权专断,结交江湖匪类,更编练私兵,形同割据!如今回朝,又妖言惑众,抛出所谓《强兵富国疏》,其内容骇人听闻,动摇国本!分明是欲窃国柄,图谋不轨!请陛下明察,收回其权,严加惩处!”
“臣附议!”另一名官员出列,“沈澜所倡新政,看似利国利民,实则包藏祸心!改革府兵,乃动摇太祖太宗所定之根本制度!大兴工坊,是与民争利!改革税制,更是盘剥地方,祸乱天下!此子年纪轻轻,便如此狂悖,若使其得势,国将不国!”
“臣等附议!”
一时间,竟有十数名官员纷纷出列,言辞激烈,恨不得将沈澜立刻打入万劫不复之地。显然,韦家及其党羽发动了全力反扑。
龙椅之上,李世民目光深沉,看不出喜怒,只是静静听着。
面对汹汹攻势,沈澜却稳如泰山,并未立刻反驳。倒是与沈澜并无深交、却素以刚直闻名的魏征,忽然出列,沉声道:“陛下,老臣以为,诸位同僚所言,未免过于危言耸听!”
他一开口,殿内顿时安静了不少。魏征续道:“沈相之疏,老臣亦有所闻。其言虽激,其心却未必为私。精兵强军,有何不好?工坊兴盛,物阜民丰,有何不好?税制改革,若真能清明吏治,充实国库,减轻良民负担,又有何不好?岂能因噎废食,因惧变而拒一切良策?当务之急,非口诛笔伐,而是应仔细研判其策,择其善者而行之,方是治国之道!”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298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