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896391" ["articleid"]=> string(7) "598459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5章" ["content"]=> string(3976) "

韦挺眼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

沈澜神色不变,坦然道:“回陛下。西北初定,突厥虽退,小股马匪与心怀叵测之辈犹存。编练团练,实为保境安民,巩固边防,其指挥权皆归于各州都督府,名册粮饷皆报兵部备案,绝非私兵。至于‘暗刃’,乃臣为自保所设护卫,人数不过百,皆登记在册,只因臣屡遭刺杀,不得已而为之。陛下若觉不妥,臣可即刻解散‘暗刃’,并将团练指挥权完全上交兵部。”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说明了必要性(保境安民),又强调了合法性(归都督府、报兵部),更主动表示可以交权,姿态坦诚无比。

李世民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哈哈一笑,气氛顿时缓和:“爱卿多虑了。朕岂会疑你?团练之事,于边地确有必要。‘暗刃’护卫爱卿安全,亦是应当。朕只是随口一问罢了。”

他话锋一转:“爱卿《强兵富国疏》,朕甚感兴趣。这样,先在兵部及将作监范围内,试行军械改良与精兵之策。爱卿既为兵部尚书,便由你全权负责。至于其他……容朕细思之后,再与诸位爱卿商议。”

“臣,领旨谢恩!”沈朗声道。能先在兵部和将作监推行,已是巨大胜利!这是他起家的根本,只要牢牢抓住军工和部分军权,便有立足之地。

“嗯。”李世民点点头,似乎有些疲惫,挥了挥手,“爱卿一路劳顿,先回府歇息吧。三日后,朕于宫中设宴,为爱卿接风洗尘。”

“臣告退。”沈澜躬身行礼,从容退出两仪殿。

走出大殿,阳光刺目。沈澜知道,刚才那番奏对,看似平和,实则凶险无比。皇帝对他的赏识与忌惮并存,韦家等敌人更是虎视眈眈。

方才他看似坦然交权,实则团练骨干皆是他一手提拔,“暗刃”更是绝对忠诚。只要西北经济命脉和军工体系掌握在手,随时可以重新拉起队伍。而皇帝允许他在兵部推行新政,正合他意。

“沈相爷留步。”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沈澜回头,见是宰相房玄龄。

“房相。”沈澜拱手。

房玄龄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而行,低声道:“沈相年轻有为,胸怀大志,老夫佩服。然则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今日陛下虽未深究,然《强兵富国疏》内容一旦泄露,恐引轩然大波。沈相还需……谨慎为上。”

这话似是提醒,又似是警告。

沈澜微微一笑:“多谢房相提点。沈某所为,皆为国为民,问心无愧。至于风波……树欲静而风不止,该来的,总会来的。”

房玄龄深深看了他一眼,不再多言,拱手告辞。

沈澜走出皇城,夏侯铮立刻迎上。

“主公,情况如何?”

“第一步,成了。”沈澜目光望向繁华依旧的长安街市,语气平淡,“接下来,就该我们主动掀起这场风波了。”

他回到皇帝新赐的、位于朱雀大街旁的宏伟凉国公府。府邸早已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苏振明已先行一步,安排妥当。

书房内,沈澜立刻召集心腹。

“苏先生,将《强兵富国疏》中关于军工、精兵、以及部分利于国计民生的内容,稍加修饰,通过我们的渠道,悄然散播出去,尤其是要在寒门士子、军中中层将领、以及长安百姓中传播。”

“主公是想……先造舆论?”苏振明眼睛一亮。

“不错。”沈澜点头,“要让天下人知道,有何种利国利民之策被某些人阻碍!要让陛下看到,民心之所向!”

“夏侯,加派人手,严密监控韦家等一众反对派官员的动向,尤其是他们与宫内、与各藩镇、乃至与境外势力的联系。我要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298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