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896390" ["articleid"]=> string(7) "598459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4章" ["content"]=> string(3759) "

“爱卿平身。”李世民虚扶一下,目光落在沈澜身上,带着审视,“爱卿镇抚西北,功勋卓著,朕心甚慰。今日召你回来,一是为你叙功,二是想亲耳听听,你是如何在短短一年内,令边陲焕然一新,府库充盈,甲兵强盛的。”

“谢陛下褒奖。臣愧不敢当。”沈澜起身,神色谦逊,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沉稳而有力,“西北之功,非臣一人之力,乃陛下天威庇佑,将士用命,百姓辛勤所致。臣不过因势利导,略尽绵薄。”

他并未急于表功,而是先从袖中取出一份厚厚的奏疏,双手呈上:“此乃臣所拟《强兵富国疏》,内含臣治理西北之心得,以及对国朝未来军政、工造、财政、教化等诸多方面之浅见,恳请陛下御览。”

内侍将奏疏呈于龙案。李世民展开,只看了开篇目录和摘要,目光便骤然凝住!

奏疏之中,所陈绝非简单的西北治理报告,而是一份极其系统、深入、甚至堪称石破天惊的全面改革方案!

其内容包罗万象: 军事上,提出“精兵路线”,全面换装新式军械,改革府兵制,建立常备精锐边军与中央禁军,推行“军功爵制”与“军校育才”结合。 经济上,主张在全国推广“河西模式”,大兴水利,改进农具,设立官营工坊与发展民间手工业并重,改革税制,鼓励商贸,甚至提出了发行“飞钱汇票”、建立官方信用体系的雏形! 工造上,建议成立“格物院”,系统研究、规范、推广各项新技术,保护匠人权益,并将重要技术列为“国之重器”严格管控。 吏治上,强调“实务考核”,建立审计监察制度,严惩贪腐,提拔实干之才。 甚至还包括了普及蒙学、推广医馆、建立驿传系统等民生细节……

每一策都切中时弊,思路清晰,措施具体,绝非纸上谈兵,而是在西北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案!其眼界之开阔,谋划之深远,令李世民和几位偷瞄到内容的重臣都心中骇然!

这已不是简单的边臣述职,而是一份足以改变国运的宏伟蓝图!若真能推行,大唐国力必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

然而,这其中涉及的利益调整、权力再分配、乃至对祖制旧法的冲击,亦是空前巨大!可以想象,一旦公布,必将引起朝野巨大震荡和既得利益集团的疯狂反扑!

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在等待皇帝的反应。

李世民合上奏疏,久久不语。他目光深沉地看向沈澜,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年轻人。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情绪:“爱卿所陈,甚为宏大。然兹事体大,牵涉甚广,非一朝一夕可就。需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这是典型的帝王术,既未否定,也未肯定,先将事情压下,再观察风向,权衡利弊。

沈澜对此早有预料,并不气馁,躬身道:“陛下圣明。臣深知此事艰难。然强国富民,乃陛下夙愿,亦臣子本分。臣愿为陛下前驱,试点推行,以观后效。若行之有效,再推广全国;若有不妥,臣愿一力承担罪责!”

他以退为进,只求试点,并主动请缨承担责任,姿态放得极低,却将了皇帝一军。

李世民目光闪烁,沉吟片刻,忽然问道:“朕听闻,爱卿在西北编练团练,战力非凡,更有一支名为‘暗刃’的亲卫,精锐无比。不知爱卿对此有何说法?”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陡然紧张!这才是皇帝真正的心结所在——兵权!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298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