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896379" ["articleid"]=> string(7) "598459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7章" ["content"]=> string(3826) "
夏侯铮沉默良久,目光死死盯着沈澜。最终,他缓缓放下铁锤,单膝跪地,抱拳道:“夏侯铮,愿奉主公为主!此剑,今后为主公而锋!”他是个纯粹的剑客,只信奉力量与承诺。沈澜展现出的实力与气度,折服了他。
沈澜扶起他:“我得夏侯,如得干将莫邪!”
至此,一文一武,两位大才,投入沈澜麾下。
杜睿即刻走马上任,以雷霆手段整顿工部与侯府财务,建立严密的审计制度,砍掉无数不必要的开支与贪墨渠道,将资源高效集中于军械研发与生产,其效率令沈澜都为之惊叹。工部风气为之一清。
夏侯铮则被沈澜任命为侯府卫率统领,负责训练护卫,并暗中组建一支精锐的“暗刃”小队,专司情报收集与特殊行动。其本人更是寸步不离沈澜左右,剑气隐而不发,却让所有暗中窥视者心生寒意。
有了左膀右臂,沈澜顿觉轻松许多,更能专注于大局。
这一日,沈澜于府中召见杜睿、苏振明、夏侯铮三人密议。
杜睿率先开口,指向墙上巨幅舆图:“主公,北疆虽暂稳,然陇右、河西之地,因连年战乱及突厥劫掠,民生凋敝,大量田地荒芜,流民失所。此乃心腹之患,亦是大好机会。”
“哦?机会何在?”沈澜问道。
“主公如今圣眷正隆,又掌工部、侯府资源。”杜睿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可上奏陛下,以‘安置流民、恢复生产、巩固边防’为由,请旨总理陇右、河西等地屯田及工坊重建事宜。此举一可收拢流民,稳固地方,赢得民心;二可借此机会,将我们的新式农具、工坊模式推广过去,彻底控制当地命脉;三可暗中训练团练,积蓄力量,将两地真正打造成主公的根基之地!此乃‘收旧河山’之上策!”
苏振明抚掌赞同:“杜先生此言大善!名义正大光明,实则利国利民利己!陛下必会允准!”
夏侯铮虽不善谋略,也沉声道:“若遇阻碍,夏侯之剑,为主公开路!”
沈澜听得心潮澎湃,杜睿此策,高瞻远瞩,正合他意!将荒芜的边疆之地重新开发建设,将其变为自己的大后方和试验田,这比在长安与敌人纠缠要高明得多!
“好!便依杜先生之策!”沈澜当即拍板,“我明日便上奏陛下!杜先生,你立刻着手制定详细的屯田与重建方案,包括流民安置、水利修缮、工坊设置、团练组织等方方面面,务必周密!”
“属下领命!”杜睿躬身应道,眼中燃烧着施展抱负的火焰。
次日,沈澜的奏疏呈送御前。奏疏中,沈澜慷慨陈词,痛陈边疆凋敝之状,详述屯田安民、工坊兴边之利,并主动请缨,愿亲赴陇右,总理此事,誓言“三年之内,必使边陲重现繁华,府库充盈,甲兵强盛!”
李世民览奏,大为感动。边疆问题一直是他的心病,沈澜主动请缨,且计划周详,正中下怀。当即朱笔批准,加封沈澜为“陇右道巡察黜陟使兼营田工坊使”,总揽陇右、河西等地民生、工造、屯田大权,并许其便宜行事,当地官员需全力配合!
圣旨一下,朝野再次哗然!这权力可就太大了!几乎等同于那边的土皇帝!韦挺等人极力反对,却被李世民以“国事为重”为由驳回。
沈澜雷厉风行,立刻组建班底。以杜睿为副使,总揽政务财政;以苏振明留守长安工部,保障后勤供应;以夏侯铮率三百精锐“暗刃”护卫随行;并抽调大批精通农事、工造的工匠、管事随队出发。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7298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