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829050" ["articleid"]=> string(7) "596802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646) "5%?

是你可以为了那所谓的65%的‘收益’就轻易权衡掉、牺牲掉的部分,是吗?”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颤抖起来:“张伟,做出选择的应该是你!

是你张伟!

不是这个算法!

你甚至不愿意抬起头看看我,不愿意和我坐下来好好聊一聊我们共同的担心和期待!

你只是需要一个人,或者一个机器,来替你做出决定,然后替你承担可能出现的所有后果!

你是在逃避!”

我愣住了,像是被当头泼了一盆冰水,张了张嘴,却发现所有的辩解都卡在喉咙里。

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因为我无法反驳。

我确实,只是在等待一个指令,而非真正思考;我渴望的只是一个结果,而非承担选择的过程和责任。

6 全面崩溃与“大脑”死机那一晚,我和晓菲爆发了恋爱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或者说,主要是她在说,我在无力地辩解和沉默。

她认为我变得冷漠、机器化,只相信数据,不再在乎她的感受和我们的感情。

我觉得她不理解我,不理解我依靠工具只是为了摆脱那令人窒息的痛苦,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在激烈的情绪中,我几乎要脱口而出:“那好吧!

我听你的!

我不接这个项目了!”

但话到嘴边,又被我死死咽了回去。

不接?

那“决断大师”的分析岂不是错了?

那65%的收益怎么办?

我该怎么办?

我自己到底想不想接?

我……我自己的意愿是什么?

巨大的混乱和焦虑再次像海啸一样吞噬了我。

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像一头困兽般烦躁地来回踱步。

我不甘心,再次拿起那台仿佛决定着生死的手机,疯狂地重新输入问题,添加更多细节参数,奢望着APP能基于新的输入,给我一个不一样的、能两全其美的答案,一个能同时说服我和晓菲的“完美解”。

就在我手指疯狂操作的时候,手机屏幕忽然猛地一黑!

没电了?

我明明插着充电线啊!

我慌忙拔掉线再插上,手机亮了一下,显示充电图标,但屏幕依旧是黑的。

强制重启!

我长按电源键。

手机震动了一下,亮起熟悉的品牌LOGO,我刚松一口气——屏幕又瞬间黑了下去!

再试!

依旧如此!

反复尝试了五六次,"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962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