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72636" ["articleid"]=> string(7) "595695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6章" ["content"]=> string(3885) "

来了。

林微心中早有准备,闻言并未立刻惊慌失措地辩解或喊冤,而是缓缓放下手中原本捧着的茶盏,站起身,走到殿中,恭恭敬敬地福了一礼,方才抬头,目光清澈而坦然地迎向太后。

“回太后娘娘,臣女…略有耳闻。”她声音平稳,甚至带着几分无奈的苦涩。

太后看着她如此镇定,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语气不变:“哦?你都听说了些什么?又是如何看待这些传言?”

林微微微垂眸,复又抬起,语气诚恳而不卑不亢:“流言纷杂,无非是指责臣女行为不检,与谢世子过从甚密,有失郡主体统,甚至…牵连前次马场意外与水榭风波。”她竟将流言的核心内容概括得清晰明白,毫不回避。

“臣女初闻之时,亦深感震惊与惶恐。”她继续说道,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委屈,却并非哭诉,而是理性的陈述,“反复自省近日言行,除必要的宫规礼数及太后娘娘召见外,臣女绝大多数时日皆居于锦瑟轩内,修身养性,学习规矩,唯恐行差踏错,有负娘娘恩典。与谢世子之间,更是绝无任何逾矩之处。”

她稍作停顿,观察了一下太后的神色,见太后只是静静听着,便继续道:“马场惊马,事起突然,臣女亦是受害者,幸得谢世子与诸位侍卫及时援手,方才化险为夷。此事当时众多目击,皆可作证。至于水榭之中,臣女与婉仪郡主先后失手,污及衣裙,确属意外,臣女已向婉仪郡主诚恳致歉,太后娘娘亦在现场明鉴。”

她的陈述条理清晰,将流言中提及的事件一一拆解回应,有理有据,不推诿,不夸张。

然后,她话锋微微一转,语气变得愈发沉重,却依旧克制:“臣女自知身份敏感,父兄去后,蒙陛下与太后娘娘天恩,方得郡主尊位,更当时时谨言慎行,如履薄冰。然树欲静而风不止,臣女实不知因何故,屡屡招致婉仪郡主误解与不满。先前御赐花瓶之事,娘娘圣心独照,未曾深究。如今又有流言四起,字字句句直指臣女品行…臣女…臣女实在惶恐,不知该如何自处,方能使流言平息,不损娘娘清誉。”

她没有直接指控林楚楚散播谣言,但句句都在暗示自己遭受了不公的针对和误解,并将太后的“清誉”与自己捆绑在一起——若她声名狼藉,抚养她的太后脸上又何来光彩?

太后听完她这一番话,沉吟良久,手中的佛珠缓缓拨动。她那双历经世事的眼睛锐利地审视着林微,似乎想从她坦然的目光中找出一丝心虚或作伪。

然而,眼前的少女眼神清正,语气诚恳,逻辑分明,甚至带着几分不被信任的委屈和无奈,却唯独没有慌乱和闪烁。她的表现,完全不像一个被戳中痛处、心虚气短之人。

对比之下,那些藏头露尾、来路不明的流言,反而显得卑劣而缺乏底气。

太后自然知道林楚楚的那点心思和手段。先前种种,她只是觉得是小女儿家的争风吃醋,无伤大雅,甚至乐见其成地敲打一下林微,让她更安分些。但如今流言涉及女子最根本的名节,且愈演愈烈,这就触碰到底线了。宫廷之内,最忌这种阴私手段,败坏风气。

良久,太后缓缓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许多:“哀家自然是信你的。你的品性,哀家这些日子看在眼里。只是,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你既身在其位,日后言行更需加倍谨慎,避嫌二字,时刻谨记于心。至于谢允之那边…”太后顿了顿,带着一丝告诫意味,“他性子跳脱荒唐,你远着些便是,不必过多理会。”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7822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