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58354" ["articleid"]=> string(7) "595511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2章" ["content"]=> string(2648) "砚角,砸击之下,受力面积亦不会如此之小!

更何况,这砚台本官看了,虽算得上方正,却并无特别尖锐之处!”

他将砚台拿起示意,那砚台的边角其实是相对圆润的,绝难造成“狭深”创口。

冯典史在一旁急忙帮腔:“大人明鉴!

或许是孙仵作年老昏聩,用词不当……下官这就命他重新修改尸格……”“闭嘴!”

周少尹厉声打断他,“本官现在问的是仵作!”

他再次看向孙仵作,语气森然,“孙槐,你老实回话!

当时验尸,可还有其它发现?

若有半句虚言,你应该知道后果!”

孙仵作趴在地上,抖得如同风中落叶,眼神下意识地瞟向冯典史的方向,嘴唇哆嗦着,却不敢说话。

韩铮知道,火候到了。

他必须再加一把火,而且必须给出一个专业且符合这个时代认知的判断。

他猛地抬头,高声道:“少尹大人!

学生可否近前一观这尸格记录与凶器砚台?”

周少尹看了他一眼,略一沉吟,对衙役示意:“将他枷锁暂卸,带近前来看。

严加看管!”

“是!”

衙役卸下韩铮的木枷和手铐(但脚镣未除),将他带到案前。

韩铮活动了一下几乎麻木的手腕,先是对周少尹恭敬一礼,然后才小心翼翼地拿起那份尸格卷宗。

他看得极其仔细,尤其是关于创口形状、深度、位置的描述,以及周围血迹分布的记录。

接着,他又仔细端详那方紫云砚。

他看得比任何人都要仔细,不仅看沾血的部分,更仔细查看砚台的每一个边角,甚至用手指(在衙役的严密监视下)轻轻触摸感受其质地和棱角。

突然,他的目光凝固在砚台底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那里似乎沾着一点极其微小的、与血迹颜色略有不同的暗红色颗粒,像是……某种干涸的漆料或者矿物碎屑?

但他不动声色。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转向周少尹,语气沉稳而肯定:“大人,学生可以断定,李崇文绝非被此砚台击杀!”

“哦?

依据何在?”

周少尹身体微微前倾。

“大人请看尸格记录,”韩铮指着卷宗,“创口‘狭而深,骨陷’。

而观此砚台,边角浑圆,并无锐尖。

若以此物猛击头部,造成的创口应是‘阔而浅’或‘阔而深’(造成颅骨骨折),绝无可能是‘"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766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