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53269"
["articleid"]=>
string(7) "595420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946) "我收到林森消息时正修改教学方案。
大半夜手机亮个不停。
真烦人。
这男人婚后比恋爱时还缠人。
当初追我那份高冷哪去了?
林森说周末要参加行业研讨会。
让我帮忙做PPT。
这种事数不清多少次了。
他说自己太忙。
说这是我专业所长。
其实呢?
行啊。
我说,但方案明早交,你得先帮我看看这个框架。
林教授没声了。
十五分钟后他发来语焉不详的几个字:“你先弄,回头再说”。
我对着电脑屏幕苦笑。
嫁个同行教授就这么个下场。
表面上举案齐眉人人称羡。
其实呢?
他那些青年学者奖项背后全是我这贤内助在发光发热。
熬夜到三点总算完事。
上床时他睡得正沉。
月光照亮半边脸。
睫毛长得不像话。
当年就是被这副皮囊迷惑了。
什么学术新星什么未来领军人物。
婚后才发觉所谓才子光环一半靠团队运作。
另一半靠老婆垫脚。
第二天研讨会直播我调课看了。
林森上台时掌声雷动。
他总这么受欢迎。
年轻英俊的教授谁不爱看?
PPT一出来我就愣了。
不是我的版本。
风格华丽数据炫目。
概念包装得极其漂亮。
绝不是林森能做出来的东西。
他擅长扎实研究但拙于包装。
这也是总要我帮忙的原因。
报告很成功。
许多听众发弹幕称赞形式新颖。
我看到有个叫“小雨滴”的ID反复出现。
“林教授太帅了”、“内容深度与形式创新完美结合”。
最后环节的致谢部分。
林森惯例感谢团队和院校领导。
然后他说:“特别感谢我的学术伙伴林小雨女士为本次研究做出的贡献”。
镜头适时切到台下前排。
一个年轻女子微笑着挥手。
鹅蛋脸杏仁眼。
很知性的美。
原来“小雨滴”真有其人。
我关掉直播继续改作业。
红笔在纸上划出一道长痕。
林森晚上回来异常兴奋。
说研讨会反响极好。
有企业表示要合作。
还说要引进新成员加强团队。
“那个林小雨是谁?”
我问得直接。
他正脱外套。
顿了一下。
“新招的博士后。
很有灵性。
今天你也看到了?
PPT就是她改的。
比你那个版本更贴合现场氛围。”
我确实看到了。
还看到她是如何贴合主讲人的。
“我熬到三点做出来的东西。
你说换就换?”
“那个版本太学术了。
小"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749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