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46624" ["articleid"]=> string(7) "5953261"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608) "林琦坐在病房的窗边,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台,目光凝视着窗外那片过于完美的天空。

陈明的“死亡”和仓库的遭遇已经过去一周,但那段记忆仍然如影随形,在每个寂静的时刻悄然浮现。

她知道自己必须行动,但如何行动?

向谁求助?

维度科技的触角似乎无处不在,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着她的世界。

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街上的行人,甚至她信任的父母——任何人都可能是他们的眼线。

青岚的警告在耳边回响:“不要相信任何人。”

这句话如今像咒语般萦绕心头,让她对每个微笑、每句关怀都充满怀疑。

但坐以待毙不是选择。

五年的维度训练给了她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永不言弃的韧性。

林琦决定冒险一试,寻找那个可能存在的突破口。

她闭上眼睛,尝试从混乱的记忆中搜寻有用的信息。

作为“林琦研究员”时的记忆片段仍然模糊,像是隔着一层磨砂玻璃看过去的影像。

但她隐约回忆起五年前——或者说,她作为研究员时——曾经接触过的一个政府监管机构:神经科技伦理委员会。

这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负责监督像维度科技这样的公司,确保神经科技的发展不逾越伦理边界。

问题是如何联系他们而不被拦截。

维度科技显然监控着所有常规通讯渠道,任何直接联系都可能被发现。

第二天,在康复训练间隙,林琦借口要去图书馆查阅康复资料,获得了短暂的独自外出时间。

她来到市立图书馆,不是去微缩胶片区,而是使用了公共电脑区。

她选择了一台角落的电脑,背对摄像头,小心地避开可能存在的监控。

创建了一个临时邮箱账户后,她开始搜索神经科技伦理委员会的联系方式。

正如她担心的,所有官方渠道似乎都被过滤或监控,搜索结果显示的都是经过筛选的信息。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她想起了一个名字:李振华教授。

他是委员会中的一位知名学者,以坚持伦理原则而闻名。

五年前,她作为研究员时,曾听过他的讲座,甚至与他有过简短交流。

记忆中,那是一位神情严肃但目光睿智的老人,对神经科技的商业化持谨慎态度。

林琦尝试搜索李教授的最新信息,发现他仍在委"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725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