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40571" ["articleid"]=> string(7) "595192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50章" ["content"]=> string(3566) "
而在这群星璀璨的追逐者中,一个名字的出现,让整个融资局面变得更加微妙——陆氏集团战略投资部。
陆逸尘亲自带队,参与了“破晓”的B轮路演。在整个过程中,他提问不多,但每一个问题都直指核心,切中要害,显示出他对“破晓”业务模式和行业格局的深刻理解。他没有像其他机构那样热情洋溢地表达投资意向,但那份沉稳和势在必得的气场,却让其他竞争者感到了压力。
“陆氏也下场了?看来‘破晓’这块香饽饽,比我们想的还诱人。”
“陆逸尘亲自来,这分量可不一般。他对林悦好像还挺欣赏?”
“这下有好戏看了,陆氏要是想抢,其他家压力不小。”
融资谈判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程远作为谈判主将,周旋于各大机构之间,巧妙地利用竞争关系,不断推高估值和条款优势。林悦则更关注战略协同性,她需要的是能真正帮助“破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伙伴,而不仅仅是钱。
赵敏代表的启明资本作为A轮领投方,拥有优先权,也表达了强烈的跟投意愿。腾讯、阿里等巨头开出的生态资源极具诱惑。而陆氏集团,则凭借其在传统产业深耕多年的庞大资源和陆逸尘本人的影响力,展现出独特的吸引力。
“破晓”的B轮融资,已然成为当年创投圈最受瞩目的盛事之一。所有人都想知道,这匹横空出世的黑马,最终会花落谁家?林悦这位年轻的都市女王,又将做出怎样的抉择?
经过几轮密集的接触和初步筛选,“破晓”的B轮融资角逐者最终聚焦在三家:老股东启明资本(赵敏)、互联网巨头代表腾讯产业共赢基金、以及产业巨头陆氏集团战略投资部(陆逸尘)。
最终的谈判,在“破晓”公司最大的一间会议室里进行。气氛庄重而略带紧张。长条会议桌的一边,坐着林悦、程远、以及公司的法律顾问。另一边,则依次是三家投资机构的代表:赵敏带着她的投资经理;腾讯方的投资总监和一位技术生态负责人;陆逸尘则只带了一位精干的助理和集团法务。
这不是简单的价高者得,而是一场涉及估值、股权比例、董事会席位、资源注入、对赌条款、未来上市路径等多维度、高强度的综合博弈。每一方都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战略方向。
谈判由程远主导开场,他清晰地阐述了“破晓”本轮融资的核心诉求:资金用于加速产品研发(尤其是AI和大数据方向的投入)、全国市场拓展及品牌建设、以及关键人才引进。同时强调了选择投资人的核心标准:长期价值认同、战略资源协同大于纯财务回报。
第一轮,是估值和投资额的较量。三家机构都认可“破晓”的高成长性,但在具体估值上展开了拉锯。启明作为老股东,希望维持一个相对稳健的估值以保护自身利益;腾讯依托其生态优势,试图在估值上稍作压制,换取更多资源绑定的排他条款;而陆氏集团,在陆逸尘的授意下,开出了一个让全场都有些侧目的高价——接近二十亿人民币的投前估值,并愿意领投本轮大部分额度。
“陆总好气魄。”腾讯的投资总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这个估值,可是把未来两三年的增长预期都透支了不少。”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707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