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38707"
["articleid"]=>
string(7) "595167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8章"
["content"]=>
string(2620) "一个简陋,家具电器倒是一应俱全,但毫无品味可言,也不是我们常用的智能家居,更不像在国内有一群仆人围着我们转。
“苏小姐,顾先生,”男人推了推眼镜,一丝不苟地说,“这是钥匙,这是课程表和相关资料。
苏先生和顾先生吩咐了,生活上的事情请自行解决。
有任何学业或项目上的困难,可以发邮件给我,非紧急情况勿扰。
祝二位留学愉快。”
说完,他像个莫得感情的NPC一样,转身走了。
留下我和顾宸,站在空荡荡的客厅里面面相觑,感受到了来自整个世界的恶意。
苦难,从第一顿饭就开始了。
我们试图寻找记忆中能安慰中国胃的中餐馆,结果找到的不是改良得面目全非的“左宗棠鸡”,就是贵得离谱味道却平平无奇的粤菜馆。
自己做饭?
我和顾宸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主,唯一能操作的电器是烧水壶和微波炉。
于是,我们被迫开始了与英国本土美食的亲密接触。
第一天,学校食堂。
我看着餐盘里颜色可疑的炖豆子、硬得能当武器的香肠和仿佛没下过油的煎蛋,差点哭出来。
对面的顾宸,拿着刀叉,对着那盘东西研究了半天,最终只切下一点点香肠,放进嘴里,咀嚼,然后表情管理彻底失控。
“怎么样?”
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
顾宸艰难地咽下去,喝了一大口水:“……能补充蛋白质。”
我:“……” 完了。
第二天,我们尝试了传说中的国菜——炸鱼薯条。
拿到手是一大包油乎乎的报纸,里面的炸鱼外面裹着厚厚的面糊,里面的鱼肉寡淡无味,薯条软塌塌的,唯一的调味是撒上盐和醋。
我们坐在寒风凛冽的泰晤士河边,啃着这玩意儿,看着灰蒙蒙的河面,感觉自己像两条被抛弃的流浪狗。
“我想吃红烧肉。”
“我想喝我妈炖的汤。”
我俩同时开口,然后同时沉默了,眼里充满了对故乡美食的渴望和对现实的绝望。
第三天,我鼓起勇气,给我妈打了个越洋电话,试图撒娇卖惨,祈求一点远程安慰或者伙食补贴。
电话响了很久才接通,背景音是嘈杂的海浪和欢快的音乐。
“喂?
晚意啊?”
我妈的声音听起来心情极好,“什么事啊?
我和你爸还有你顾叔叔沈"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702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