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33544"
["articleid"]=>
string(7) "595124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1章"
["content"]=>
string(2580) "后由村里统一交售给供销社,提高集体收入,完全是响应上级‘发展副业、改善生活’的号召。
这是我们加工的记录,以及……这是公社去年下发的鼓励副业生产的文件摘抄。”
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工工整整的记录本(格式还是模仿现代表格的),甚至还有一张模糊不清的文件抄录(内容半真半假,但他语气笃定)。
小队长将信将疑地翻看记录。
这时,得到消息的村长和记分员也赶来了,周卫民提前让周小丫去报的信。
村长因为周卫民带动了几户人家增收,对他印象不错,记分员则因为之前的罐头事件心存好感,都帮着说话。
“是啊是啊,周卫民同志确实带着大家搞生产,交售的产品供销社都夸好!”
“这是好事啊,怎么能算资本主义尾巴呢?”
赵四婶等受益的村民也闻讯赶来,七嘴八舌地替周卫民作证,夸他能干。
林晓娟也站了出来,清晰地说道:“领导,周卫民同志不仅自己搞生产,还无私地将技术教给我们知青点,帮助我们改善生活,他的行为是符合政策的。”
赵建军在一旁看着,脸色变幻,最终没有落井下石,反而闷声说了一句:“他最近……确实挺老实干活。”
纠风队的人见这么多人作保,又没找到实质证据,只好训诫了几句“注意界限”、“不能脱离集体”,就收队走了。
虚惊一场。
经过这次风波,周卫民因祸得福。
他在村里的威信更高了,连村长都拍着他肩膀说:“卫民啊,好好干,以后有啥事,村里给你撑着点!”
互助组更加团结。
而林晓娟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让周卫民心里暖暖的。
两人对视时,眼神里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胡三见状,吓得躲了好几天没敢出门。
6风波过后,周卫民意识到单一的山货加工抗风险能力还是太弱,他需要更多元的产业。
他把目光投向了养殖业,系统里的养殖技术资料更全面,甚至包括如何配制简单高效的饲料。
他决定先从兔子开始,兔子繁殖快,饲料要求相对低,肉和皮都能卖钱。
他用积累的资金和积分,通过刘二狗从外地偷偷引进了几对优良种兔(借口是托外省亲戚弄来的),又兑换了相关技术资料。
他在自家后院开辟了兔"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695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