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17578" ["articleid"]=> string(7) "5948096" ["chaptername"]=> string(7) "第8章" ["content"]=> string(2508) "多想想“万一”,遇事时能转个弯,是把书里的道理,揉进补胎、卖菜、修鞋的细节里。

最让我心头一热的是“信”字。

小王修车铺的墙上挂着张泛黄的纸,写着“2020年3月,李同学欠5元修车费”,下面是歪歪扭扭的签名。

我问他咋不撕,他指了指《孙子兵法》里“信者,兵之符也”的批注:“我爸说,信是攒出来的,不是要出来的。”

有次我亲眼见那个李同学来还钱,还带了袋水果,说当年没钱,小王让他先骑车上学,这份信任他记了三年。

后来我在书店帮赵老板收银,有顾客说“下次来补钱”,赵老板从不记账,只说“没事,我信你”。

慢慢发现,“信”这东西很怪,你给出去一点,别人就会还回来更多——就像老郑工地的工人,因为老郑敢担责、不拖欠工资,哪怕冬天零下几度,也愿意加班赶工期。

书里说“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放到生活里,就是你守诺,别人才愿意跟你走。

还有“仁”,不是什么大慈大悲,是刘姐给老奶奶塞的那把菠菜,是老郑给受伤工人买的营养品,是赵老板把撕坏的旧书补好送给买不起书的孩子。

刘姐总说“一把菠菜值不了啥,可老奶奶眼里的光值钱”,她不知道,这就是书里“视卒如爱子”的温柔。

我想起去年冬天,有个流浪汉在书店门口避寒,赵老板端了杯热水,还把我整理出来的旧书递了几本,其中就有那本补好的《百年孤独》。

流浪汉走的时候,给门口的绿植浇了水——原来“仁”是会传染的,你给别人一点暖,别人就会把这点暖,传给下一个人。

至于“勇”和“严”,是老郑当着监理的面说“钢筋弯了,我返工”,是赵老板把标错价的书下架重标,哪怕一天卖不出去几本。

老郑说“勇不是敢吵架,是敢认自己的错”,赵老板说“严不是对别人狠,是对自己的事上心”。

有次我帮赵老板整理书架,把《孙子兵法》放错了位置,他没骂我,只是拿过书放回原处,说“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位置,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分”。

后来我写工作报告,再不敢漏一个数据;和朋友约见面,再不敢迟到——不是怕被说,是知道“严”对自己,才"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629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