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17575" ["articleid"]=> string(7) "5948096"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546) "返工,损失不小啊。”

老郑说:“损失再大,也比不上人命。

我是包工头,出了问题,我得担着。”

后来,老郑花了三天时间,重新弄好了钢筋,还自己掏腰包,给工人加了工资,说:“是我没管好,让你们受委屈了。”

“你说,这算不算‘勇’?”

老郑问我,眼里闪着光,“我年轻时,也犯过错,不敢承认,结果让别人背了黑锅。

后来我爸骂我,说‘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这才是勇’。

从那以后,我就记住了,不管出了什么事,都要敢面对,敢承担。”

有天晚上,工地里停电了,老郑拿出《孙子兵法》,借着手机的光,给我念他写的批注:“2018年12月5日,钢筋弯了,敢承认,敢返工,这是勇;工人受伤了,敢负责,敢赔钱,这是勇。”

他念完,叹了口气:“现在的年轻人,好多都不敢认错,出了问题就推卸责任。

其实啊,认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承担责任的勇气。”

那天晚上,我在书里写下第四行字:“2019年7月12日,‘勇’不是匹夫之勇,是工地里的一根钢筋,是敢承认错误的担当,是对生命的敬畏。”

第五节 书店里的“严”己之道秋天的时候,我回到了城里,换了份在书店的工作。

书店的老板姓赵,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戴一副老花镜,每天都坐在收银台后面看书,看得最多的,就是《孙子兵法》。

有天晚上,书店快关门了,我整理书架时,发现有本《百年孤独》的封面被撕坏了,我想把它扔了,赵老板却拦住了我:“别扔,我补补还能看。”

赵老板拿出胶水和彩纸,小心翼翼地补着封面,动作很慢,却很认真。

我站在旁边看着,问:“赵叔,这书都坏了,补好了也卖不出去,为啥还要补?”

赵老板抬起头,推了推老花镜:“这不是卖不卖的问题,是态度的问题。

我开书店,就得对每一本书负责,不管它是新的还是旧的,是贵的还是便宜的。”

他指了指收银台后面的《孙子兵法》,“这本书里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严’字,首先是对自己严。

对自己不严,做什么事都做不好。”

赵老板的严,是书店里的人都知道的。

每天早上"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629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