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09074"
["articleid"]=>
string(7) "5946891"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580) "!
太有才华了!”
“数据女工们动起来!
刷起来!
让哥哥看到我们的排面!”
各种溢美之词和夸张的emoji瞬间淹没了各个平台。
林薇甚至看到了几个眼熟的粉丝ID,前世曾经冲在最前面,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她、人肉她。
她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静静地看着那疯狂滚动的数据流,像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热闹。
歌曲上线第五分钟,各大平台的销量、播放量纪录纷纷宣告破纪录。
通稿已经迫不及待地发了出来,标题一个比一个夸张。
楚风的名字,光芒万丈,如日中天。
3 真相撕裂时就是现在。
林薇在冰冷的命令框里,输入了第二个指令。
执行第一阶段:旋律抄袭举证。
屏幕上一个进度条飞速加载完成。
指令已确认。
开始自动发布。
下一刻,国内最大的音乐讨论论坛“耳蜗”上,一个注册不到一小时、头像空白的三无小号,发布了一个标题再普通不过的帖子:技术讨论:偶然听到楚风新歌《风吟》,这旋律是不是和一首老歌很像?
帖子内容没有任何情绪化的指责,只有冷静到极致的技术分析。
一楼直接贴出了《风吟》副歌片段与那首北欧民谣《Northern Light》副歌片段的频谱对比波形图。
两个波形几乎完美重合!
下面附上了两段音频的无损试听链接,以及那首北欧民谣的原始发行信息(作者,发行时间),比楚风的“创作”早了整整十年。
帖子最后,用加粗字体写道:“相似度初步算法分析约为92%。
欢迎技术讨论。”
这个帖子一开始淹没在粉丝的狂欢中,但很快就因为内容过于硬核和惊悚,被几个乐评大V转发。
“卧槽?!
这波形图……实锤了啊!”
“这特么叫像?
这根本就是一模一样啊!”
“《Northern Light》!
我听过!
超级冷门但超级好听!
原作者好像已经去世了……” “楚风‘原创’?
重新定义原创?”
粉丝们瞬间炸了,疯狂涌入帖子,有的辱骂楼主造谣,有的开始洗地说是“巧合”、“致敬”,但面对那两张几乎叠在一起的波形图,所有的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舆论开始出现第一道裂缝。
林薇面无表情地看"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599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