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07052" ["articleid"]=> string(7) "594667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536) "着块好的;陈婆婆眼神不好,总把针穿好线再递过去。

只是没人时,他会摸着画像上母亲的衣角发呆,问史俊:“哥,娘要是在,会不会嫌我太吵闹了呢?”

兄弟俩日子过得紧巴,冬天穿的棉袄打了好几块补丁,却从没被冻红过脸。

史俊进货时,总不忘给史伟带个烤红薯;史伟卖货赚了零钱,会偷偷塞进哥哥的钱袋。

父亲常对着亡妻的画像叹气,说没本事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听了这种话,史俊就会把账本递过去说:“爹,您看,这个月又攒了五十文,够给弟弟买本《千字文》了。”

这对小贩兄弟,就像老槐树下的草,不起眼,却韧劲十足。

史俊盼着安稳度日,能让弟弟少受点苦;史伟想着快点长大,能替哥哥多扛点担子。

他们没见过大富大贵,只知道守住这小摊,守住彼此,日子就总有盼头。

后来史俊娶了媳妇,妻子是布庄的绣娘,一手绣活细密精巧,给他生了个儿子,取名叫史川,她性子也温和,常给史川缝些带着小绣样的衣裳,虽不华贵,却总透着股熨帖的暖意。

史伟终身未娶,他遇到了一个他喜欢的不得了的姑娘,却在他即将迎娶她的前一个月,因风寒去世了,此后他便钻研药理,辨识药材,后与安国公的儿子沈焕君相识,与安国公成了忘年交。

史川资质不算出众,读书时不算过目不忘,学算盘也常打错珠子,是邻里口中“中不溜”的孩子。

但他胜在肯下笨功夫,天不亮就爬起来背书,先生布置的功课哪怕写到深夜也非要做完,手指被毛笔磨出了茧子,也只是用布擦一擦,继续往下写。

史俊和史伟年轻时起早贪黑,除了守着杂货摊,还跟着商队跑过几趟西域,攒下了几分薄田,添置了一套房产,日子比从前宽裕了不少。

史俊常对史川说:“爹和你叔没本事,没能让你生在书香门第,但只要你肯学,无论如何也会供你去读书的。

你自己能博个功名来也是好的。”

史伟更是把侄子疼到了骨子里,每次去了集市都不忘买两本新出的话本,说是“让川儿换换书看”,怕他读书太累,读话本放松一下。

有时还会给史川做从安国公那学到的药膳,让他补补身子。

史川心里知道长辈的心意,从"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591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