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07051" ["articleid"]=> string(7) "594667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543) "仿佛在回应当年袁毅的守护。

天亮时,林显被擒。

刘胡的站在岭上,看着朝阳染红天际,忽然对身边的人道:“在这里建座碑吧,刻上‘忠义’二字。”

他想起李雄、沈知远、袁毅,想起那些在风雪里护着家国的人,原来所谓“传承”,从来不是血脉,而是那点藏在心底的滚烫的对家与国的热爱。

沈知远的医馆里,罗罗涛正在整理药箱。

亚瑟·摩根忽然递给他一本《千金方》,是沈知远批注的:“毒可救人,亦能毁己,分寸在己。”

罗罗涛摸着书页,忽然明白为何当年千面者说“你该来京城的”——有些债,要用一辈子的善来还。

玲珑阁的账房里,沈焕君正在给儿子讲祖父的故事。

齐思远进来送茶,见他指着账本上的“李”“沈”二字,忽然笑道:“你爹当年说,这两个字,比金子还重。”

窗外,李广的儿子正和沈焕君的女儿一起追蝴蝶,笑声清脆得如同当年李雄、沈知远、袁毅三人的碰杯声一般。

第4章   百年之约 终章史俊与史伟兄弟俩,是朱雀大街旁摆杂货摊的小贩。

摊子支在一棵老槐树下,木架上摆着针头线脑、草纸油烛,都是些不值钱的零碎,却被擦得干干净净,码得整整齐齐。

他们的父亲在衙门做个抄书的小吏,俸禄微薄,还得应付各种差使,家里的重担早早就落在了兄弟俩肩上。

母亲在史伟刚满三岁时就病逝了,兄弟俩对母亲的印象只剩一张泛黄的画像——画里的妇人抱着襁褓中的史伟,眉眼温柔,史俊总说:“娘定是个好性子的人。”

史俊是哥哥,比史伟大五岁,性子沉稳得像块磐石。

天不亮就去杂货铺进货,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时腰杆挺得笔直,遇到讨价还价的主顾,他不恼也不辩,只把东西再递近点:“您瞧这线,结实,贵不了几个钱。”

他心里装着事,夜里常借着父亲书房的残灯算账,盘算着多攒点钱,让弟弟能去私塾认几个字。

史伟却像团明亮的火焰,温暖他人。

手脚麻利,嘴也甜,见了街坊就喊“张婶”“李伯”,总能把滞销的草纸说成是“这是写春联最顺手的纸”并卖了出去。

他不爱算细账,却记得住每个老主顾的喜好:王秀才爱用松烟墨,就特意留"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5915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