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07048"
["articleid"]=>
string(7) "594667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582) "“玲珑阁”的商号。
庆功宴上,李雄、沈知远、袁毅三人并坐,酒过三巡,袁毅忽然解下随身佩戴的玄铁刀,放在桌上:“这刀,以后怕是用不上了。”
李雄大笑:“那便用它镇店,让往来客商都知道,玲珑阁的背后,有咱们仨。”
那时的他们都不知道,这句戏言,会成了往后三代人信守的承诺。
第二章 风雨欲来十六年后,李雄已封贤王,同时还是太傅,教导过太子刘胡和二皇子刘太也。
沈知远晋封安国公,袁毅的“玲珑阁”成了京城最大的商号。
只是当年的铁三角,如今只剩李雄在朝堂上了——袁毅辞官后在五年前病逝于西域的商路之上,沈知远则闭门谢客,不再处理朝中的事务,辞官在家潜心整理医书,将沈家产业交给了儿子沈焕君打理,李雄也已疾病缠身了,快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了。
这年春闱,李皓在贡院外等侄子李广放榜,却见袁之焕骑着马奔来,绸缎的衣裳上沾着尘土。
“李大哥,”袁之焕翻身下马,手里攥着封信,“江南粮商联合抬价,咱们的粮铺快撑不住了。”
李皓接过信,指尖在“江南”二字上顿了顿。
哥哥李钰随父亲镇守过边关,如今正在北方坐镇,时刻注意着蛮族的动向。
而他虽未入仕,但在李雄病后接管了族中事务,深知“粮价”关乎百姓的生死,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大乱子,“去寻沈焕君吧。”
他抬头道,“沈家的船队刚从海外回来,定有办法。”
沈府的算盘声,比往日更加急促。
沈焕君正对着账本皱眉,妻子齐思远忽然指着其中一页:“你看,泉州港的番薯,若能运到江南,可抵一半粮价。”
她出身商宦之家,也精于算学,算珠打得比沈焕君还快。
“只是海路风险大,需得有人押船。”
她说道。
门外传来了袁之焕的声音。
沈焕君抬头,见他身后跟着个穿青衫的年轻人,是李钰的长子李广——刚成了武状元,眉宇间有几分李雄当年的影子。
“让我去吧!”
李广抱拳道,“祖父说过,袁将军当年护粮,靠的是胆气,我也有的!”
三日后,沈家的船队从泉州港出发。
齐思远给李广的行囊里塞了包“晕船药”,是沈知远亲自调配的方子;袁之焕则把父亲留下的"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591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