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06077"
["articleid"]=>
string(7) "594651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4章"
["content"]=>
string(2568) "音频(实际上是我在指导新人业务,但通过恶意剪辑可以完全变味)。
第二步,买通稿,在各大营销号上发布匿名爆料,暗示某“文物修复女神”私下人品堪忧,脾气暴躁。
第三步,让夏沫在一次线下活动中,故意摔倒,并拍下我“冷漠旁观”的照片,制造我俩不和的假象。
……一步步,一环环,阴险至极,滴水不漏。
而最终的高潮,就是夏沫开启直播,声泪俱下地控诉我,而我将在公司的安排下“沉默不语”,坐实罪名,为她献祭流量。
策划案的最后,还附上了我俩的角色定位:我,林晚,是“伪善的白莲花”。
夏沫,是“勇敢反抗霸凌的黑天鹅”。
而他张哲,则是那个“深明大义,不为爱情蒙蔽双眼”的公正总裁。
真是一出好戏。
可惜,这一世,演员就位了,剧本……得由我来改写。
我将这份策划案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然后登录了一个我用了多年的小号。
这个账号,是我刚入行时为了学习行业规则、观察对家动态而注册的,除了我,没人知道它的存在。
我没有急着去曝光这份策划案,那太蠢了。
没有前因后果的爆料,只会被当成是恶意造谣,轻易就能被张哲的公关团队压下去。
我要做的,是埋下一根根引线,等时机成熟,再将它们全部点燃。
我打开各大娱乐论坛,用那个小号发了一个帖子。
标题是:业内深扒:MCN机构流量密码——“献祭式”炒作真的存在吗?
帖子里,我没有指名道姓,而是以一个“业内人士”的口吻,详细剖析了近年来几起著名的网红互撕事件,并“大胆猜测”,这些看似是个人矛盾的事件,背后很可能都有MCN机构的推手。
我抛出了一个概念:“剧本杀式炒作”。
即MCN机构为旗下艺人量身打造互撕剧本,一方扮演“恶人”,被全网攻击,另一方扮演“受害者”,吸血“恶人”的流量和粉丝,实现快速飞升。
而被“献祭”的恶人,往往会在风波过后,被公司以“形象受损”为由雪藏或解约。
帖子写得半真半假,干货满满,又充满了悬念和阴谋论的味道,完美戳中了吃瓜群众的嗨点。
做完这一切,我关掉电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只是第一步。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587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