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02693" ["articleid"]=> string(7) "594584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682) "的?”

“哎哟,这村里谁不知道啊!”

她拍着大腿,“要不是欠着债,铁军能三十好几才娶媳妇?

杏儿,你可别被蒙在鼓里。”

送走王媒婆,我坐在院里发呆。

两只芦花鸡咕咕地围过来,我撒了把米,心里乱糟糟的。

如果真是借的钱,赵铁军一个人怎么还得起?

隔天去供销社扯布,又碰见李家大嫂。

她拉着我嘀咕:“听说铁军为了凑彩礼,把部队发的皮鞋都卖了...”我捏紧了手里的布票,没说话。

晚上点灯做针线时,针尖好几次扎到手指。

红漆木箱静静立在墙角,我忽然想起赵铁军那双总是沾着尘土却结实耐穿的解放鞋。

心里酸酸涩涩的。

又过了几天,信来了。

这次比往常厚实些。

“苏杏:训练顺利,勿念。

近日天气多变,注意添减衣物。

附津贴一半,另一半已还借款,勿忧。

赵铁军 字”信封里果然装着二十块钱,还有一张汇款回执单——还款人写着“张三勇”,金额正好是一百五十块。

我的眼泪突然就掉了下来,打在信纸上晕开了墨迹。

原来他都知道,都知道村里的风言风语,都知道我的担忧。

第二天,我特意去了井边。

那几个妇人还在嘀嘀咕咕,见我来了,声音顿时小了下去。

我放下水桶,声音清晰地说:“铁军来信了,说这个月又还了五十块借款。

他在部队立了功,津贴涨了呢。”

妇人们面面相觑,有个讪讪道:“还是杏儿有福气...”“是啊,”我提起装满的水桶,“铁军说,年底就能还清所有借款了。”

水桶沉甸甸的,我的心却轻快起来。

下午我去看了爷爷,把这事说了。

老人拍着腿笑:“那些长舌妇,就知道嚼舌根!

铁军那孩子,最要强不过。”

从爷爷家回来,路过小卖部。

我犹豫了一下,走进去买了半斤水果糖——和赵铁军买过的一样品种。

回到家,我数了数匣子里的钱。

这几个月赵铁军寄回来的,我都没怎么花。

加上彩礼剩下的,也有小一百了。

晚上我写了封长信,把钱的数目仔细写清楚,最后添上一句:“借款不必着急还,家里有余钱,可以先拿去用。”

信寄出去后,我天天盼着回音。

第五天,邮递员终于来了。

却不是送信,而是送来一张汇款单——整整"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577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