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1702691" ["articleid"]=> string(7) "594584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694) "量这个家。

两间瓦房,一间卧室,一间灶房。

家具简单,但结实耐用。

最显眼的是那个红漆木箱,上了锁——那是赵铁军的箱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

我渐渐熟悉了村里的生活:挑水、洗衣、喂鸡、做饭。

赵铁军虽然不在家,但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帖。

柴火堆得满满的,水缸总是满的,米缸里的粮食足够吃到下个月。

第七天,邮递员在院门外喊:“赵铁军家的,有信!”

我忙跑出去。

信封是军用的,字迹刚劲有力:“苏杏:展信佳。

部队一切安好。

近日天冷,记得添衣。

灶台右边第三块砖下有些钱,去买双棉鞋。

另,爷爷腿脚不便,得空去看看。

赵铁军 字”我摸着那遒劲的字迹,心里泛起暖意。

灶台底下果然藏着二十块钱,够买两双好棉鞋。

我去供销社买了双黑色棉鞋,又扯了块厚绒布,给爷爷做了对护膝。

爷爷住在村东头,见到我来,笑得眼睛眯成缝:“铁军那小子,自己在外头还惦记着我这老骨头。”

我帮爷爷收拾了屋子,生火做了顿饭。

老人吃着热乎的饭菜,话多了起来:“铁军那孩子,看着冷,心里热。

前年发大水,他冒着雨背出来五六个老人...”回家路上,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

我想起爷爷的话,心里对赵铁军又多了几分了解。

半个月后,又来了封信。

这次厚了些:“苏杏:近日训练繁忙,勿念。

听说村里要放电影,记得去看。

口袋里塞了些瓜子钱,和邻居结伴去,注意安全。

附:学习资料一份,有空看看。

赵铁军 字”信封里果然有几毛钱,还有一本《扫盲课本》。

我这才想起,赵铁军可能知道我只念过三年小学。

那天晚上村里放《地道战》,我约了隔壁王家嫂子同去。

赵铁军给的瓜子钱很充裕,我俩嗑着瓜子,看得津津有味。

散场时,王家嫂子羡慕地说:“铁军可真体贴,还给你准备瓜子钱。

我家那个,就知道让我干活。”

我抿嘴笑笑,心里甜丝丝的。

渐渐地,收信成了我最期待的事。

赵铁军的信不长,但事事周到:天热提醒我戴草帽,下雨提醒我收衣服,还时常附上些零钱,让我买这买那。

我也开始回信。

起初不知道写什么,就记些家常:鸡下蛋了,爷爷腿好些了" ["create_time"]=> string(10) "1756577059" }